《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
就某一代的皇帝来说,他祭祀祖先时祭拜的对象一共七个:自己的上六代先人(先皇)加上本家族中六代之前最有名望的、最值得显摆的一位先人作太祖(亦或是本朝第一代皇帝),以上七位被供奉在一字排开的七座庙中,太祖庙居中,太祖庙最右侧为本朝皇帝之父庙、太祖庙最左侧为本朝皇帝之祖庙,父庙之左为曾祖庙、祖庙之右为高祖庙,高祖之父庙居太祖之右、高祖之祖庙居太祖庙之左。
后世以“七庙”作为王朝的代称,贾谊在《过秦论》即以七庙指代秦王朝,秦王朝因一系列苛政及执政者的倒行逆施,致使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竟然被陈涉率领数百戍卒的揭竿而起致使烽火天下,数载间国破家亡……
指的是七国的宗庙,也就是燕、楚、秦、齐、赵、魏、韩战国七雄的宗庙,泛指昔日战国七雄的领地,或者说是天下。
解释:
分封制时期,宗庙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古人有祖先崇拜的传统,而宗庙就是祭拜先祖的地方。
用祭祀场所来指代领土,实际上到现在还有痕迹:“社稷”这个词当中,“社”是指代土神,“稷”是指代谷神,现在“江山社稷”这个词指代国家,但是“社稷”二字就是从古代祭祀场所演化过来的。
中国古代的祭祀习惯,就是一拜宗庙,二拜社稷。
《过秦论》这里的一夫指陈胜。七庙本来指祭祀天地祖先的礼庙。此代指秦朝的社稷。意思可译为:一个人起来发难(指陈胜、吴广起义),秦朝就灭亡了。
仅仅一人起而暴乱,就使得国家的宗庙社稷毁于一旦。七庙本指四亲(父、祖、曾祖、高祖)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来泛指帝王的宗庙。O(∩_∩)O~
一开始我也觉得是七国呢。实际上应该是指秦朝的宗庙,一个国家连自己的宗庙都灭了,已经死得不能再死了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