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保险公司要赔偿吗,它属于保险公司的免责事由么

2025-05-13 13:21:49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对保险公司破产倒闭这个问题,阿宝叔开门见山说三个点:

1.保险公司设立门槛高,运营监管严格,安全系数高

2.保险公司破产也是可能的

3.即便破产,我们的保单也基本不受影响 一

保险公司破产?难!

有人来问保险公司破产的问题,我一般都会先抬出一个事实:中国大陆自1980年恢复保险业务以来,还没有保险公司破产的记录。

为什么?因为保险公司的设立、运营、破产退出,后面都有一套严格的监管机制。

先说设立。

《保险法》第六十八条规定:

大白话:成立一家保险公司,股东得够牛逼,得有信誉靠得住,然后要够有钱。

看一下中国现有的保险公司。像中国平安、中国人保、泰康,实力雄厚,背景能深到马里亚纳海沟去。

再看这几年新设立的复星联合、众安保险这样,相对而言的,“小”保险公司,人家背靠的大佬,照样让人咋舌。

复星联合背后有复星集团和郭广昌。众安保险后面是“三马”,阿里马云,腾讯马化腾,中国平安马明哲。拉出来都是大佬啊!

总之,想到保险行业分蛋糕,入场券真不是谁都能拿到的。

再看运营监管。

保险公司的日常经营,同样面临着严格监管。

1.钱不能乱花——资金运用监管

我们上交的保险费,是一笔巨大的现金流,保险公司可以拿这笔钱去投资,以获取收益。但这笔钱不能乱用,须“稳”字当头。

《保险法》第一百零六条明确限定了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形式:

像3月份爆雷的某P2P公司,给老板自己买辆飞机,在保险公司这样的骚操作不能玩。

2.保险公司要保证有足够的钱赔——偿付能力监管

偿付能力指的是偿还债务的能力。公司资产要大于负债。

按照2016年保监会的规定。保险公司需要每季度公布《偿付能力充足率》,偿付能力必须大于100%。

如果达不到,银保监会就会对保险公司做出种种限制:暂停开设新的分支机构、暂停发行新保单、暂停销售占用资本金过大的产品等。

更严重的,保险监管单位可以直接接管。

3.风险太大的业务得找再保险公司分担——再保险机制监管

再保险,通俗地讲,就是给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保险公司后面还有保险公司。

《保险法》对保险公司再保险是这样规定的:

保险公司有了个业务,不是想上就能上。风险大了,就得找其他保险公司来共担,也就是办理再保险。

这其实就是一种风险共担,把风险分散的措施。

保险公司有没有可能破产倒闭?

准入不易,经营管制严格。这两点决定了保险公司的安全系数是较高的,沦落到要破产的可能性极小。

但要是有人告诉你保险公司不会破产,那他要么是无知,要么是忽悠。

看《保险法》第九十条的规定:

做的太差,资不抵债,该破产时还是会破产。

在国外,保险公司破产早就不稀奇。

点击查看大图

美国每年都有保险公司倒闭,1991年最惨,一年破产51家。

点击查看大图

日本在上世纪末新世纪初,曾有过一段的破产风潮,一批成立七八十年的老牌保险公司都未能幸免。

各国对保险行业都有严格的监管措施,但奈何天有不测风云。

举个栗子:造成3000多人死亡和失踪的911事件,事后统计,保险公司赔偿了196亿美元。作为一家企业,保险遇到这种难以应付的巨额损失,不破产也得破产。

保险公司真要破产了,我的保单怎么办?

保险公司还是可能破产的。那有些朋友就紧张了:我们的保单怎么办?会有多大的损失?

其实不用紧张,真的面临破产,可能发生以下几种情况。

1.国家出手,用保险保障基金救助保险公司

保险保障基金的设立,依据的是《保险法》第一百条。

根据媒体报道,截止2018年9月30日。这只保险保障基金的规模,已达1252亿。

这么一大笔钱,有两个明确的用处:一是救济投保人、被保险人;二是救济保险公司。

救助用户的案例暂时还没有出现过,但它非常重要,我们在下文还会提及。救助保险公司的情况,则已经有过3次。

一是接管新华人寿。2006年,新华人寿被爆出董事长挪用公司巨额资金,一时陷入风雨飘摇。2007年,当时保险保障基金先后购买新华人寿股权,成为了第一大股东。2009年11月,保险保障基金将股权转让给中央汇金公司,这笔交易中保险保障基金盈利12.5亿元。新华人寿保险在这之后起死回生,2011年在A股和港股同步上市。

二是2011年控股中华联合保险公司。2007年,中华联合保险公司巨额亏损64亿元,偿付能力严重不足。2009年,保监会开始介入,2011年持股达到57.43%,到2012年已经持股91.49%。2016年,保监会批复同意保险保障基金将股份转让给辽宁成大、中国中车、富邦人寿保险等公司。在此次交易中,保险保障基金盈利84亿元。中华联合重获新生。现已成为偿付能力最好的保险公司之一。

三是接管安邦保险。2017年,安邦保险公司董事长吴小晖涉嫌经济犯罪被带走调查,保险保障基金最终介入接管。根据今年2月媒体的报道,安邦集团的保管期限将延长一年,持续到2020年2月22日。

这种国家出手救助保险公司的情况,保险公司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换了大股东,保险公司还是那家保险公司,我们的保单效力也不受影响。

2.破产后其他公司接盘,保单发生转移 《保险法》第九十二条规定:

这条法规其实涉及两种情况。

一是其他愿意来接盘,进行兼并重组的公司,把这家保险公司的人寿保险合同和责任准备金都接收过去,保单转移到重组后的新公司。

二是实在太惨,根本没其他保险公司来接盘的,则由政府(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指定某家有实力的保险公司,强制性接手,保单转移到新公司。

同时,如果发生上面的两种情况,保险保障基金又会来出手了:

《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这个条款的意思是:承接了一堆烂债的新公司,这只基金会给它补偿,补偿额度即以上面的90%、80%为限。

有了保险保障基金的帮助,承接了破产保险公司合同的公司,就不会受拖累,影响经营。

在这整个过程中,我们的人寿保险合同只是直接发生了转让。只要是保险合同规定的,不管到了哪家公司,都不会更改。

Ps:虽然保单在转移之后效力不变,但是有些合同的投资收益还是会有变化,比如分红型的分红,本身就是波动的,它来自于保险公司自身的收益分配。这家保险公司都破产了,自然谈不上分红。

小结

写到这里,阿宝叔可以直接说结论了:

保险公司不仅很难破产,概率太低,而且即便太作死破产了,我们的保单也基本不受影响。

回答2:

首先,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
(2)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
(3)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

各大保险公司的合同中一般会在第一条就规定了不可抗力的免责条款,后面还会附加很多免责条款,即使合同中没有约定也没有关系,不可抗力一般被各国规定为法定免责条款,所以当不可抗力一旦发生,就会导致合同的解除或者延期履行。

结合本次四川汶川的地震事宜,地震中若出现被保险人的人身或财产伤亡、损失,保险公司是可以根据免责条款拒绝理赔且解除保险合同的。

回答3: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构成它的主观要件即作为不可抗力的客观现象的“不能预见”,客观要件则包括“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

典型的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和社会异常事件等。遭遇不可抗力因素之后行为人无法控制和预防损害的发生,在此情况下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的发生并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通常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与法律规定的不可抗力致使损害时行为人免负违约责任相相应,保险人亦无需对免责条款中的不可抗力承担赔付责任。不同险种的不可抗力各有差别,下文将以工程保证保险为例,分析其与不可抗力的关系。

保险人对不可抗力担责吗?

在以履约信用风险为保险标的的工程保证保险中,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的危险事故仅针对投保人信用不良造成的主观性危害,而非意外事故或不可抗力。

因此中保协制定的四项建设工程保证保险示范条例(下简称“示范条例”)皆明确:对于洪水、台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其它不可抗力原因造成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保险人不负责赔偿;因不可抗力导致《建设工程招标文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法履行,由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商定或确定的利益分配、费用承担、损失分担等,以及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从不可抗力条款规定方法看,示范条款运用了综合式规定,即采用概括和列举综合并用的方式,一方面明确列举了洪水、台风、地震、海啸四类自然灾害作为不可抗力事故,另一方面也以“其他不可抗力原因”概括了免责情况。这一“包括但不限于”的规定方法较为灵活,可适应多变情况,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1)中规定的地震、瘟疫、骚乱、戒严、暴动、战争和专用合同条款中约定的其他情形亦可囊括在内。

从不可抗力后果分担方式看,示范条款明确:对由不可抗力原因直接导致的损失、费用和责任,以及间接造成的损失分担、费用承担,保险人都不负责赔偿。当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于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损失不予赔偿的约定,保险人需尽到说明义务,承担该条款经过释明的举证责任,并承受约定不清时不利于己的解释。


保险人受不可抗力影响吗?

尽管保险人无需对不可抗力及其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不可抗力的影响,典型的如保险期间的延长。

在履约保证保险中,保险期间以工程竣工合格之日为止。一般而言,对于因被保险人或者第三者原因导致工程建设项目未能按期竣工的,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不予延长。但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则应合理延长,示范条款也规定:保险期间届满,因不可抗力或者投保人自身原因导致工程建设项目未能竣工的,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延长至工程竣工。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民法典》合同编第590条规定的“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若工程项目在不可抗力原因之前已经延误,出现本应竣工的工程尚未竣工情形时,投保人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免除自身应向被保险人承担的违约责任。而示范条款“因不可抗力或者投保人自身原因导致工程建设项目未能竣工的,保险合同的保险期间延长”却允许延长保险期间,此时投保人应当按照保险人要求交纳保险期间延长部分对应的保险费,并由保险人出具批单。


保险人受不可抗力影响的特殊情况

在四款示范条款中,预付款保证保险作为独立性较高的险种,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基础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其保险责任和责任免除较为特殊,因此保险人受不可抗力的影响也与其他险种不同。

首先,示范条款在保险责任中规定:在保险期间内,如被保险人与投保人协议变更《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被保险人或其授权代表明确指示更改工程的范围或性质、被保险人或其授权代表按《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同意延展工期,经保险人书面同意后,均不影响保险人在本保险合同项下的责任。由于不可抗力是造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变更、工程的范围或性质更改、工期延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些情形下保险责任不受不可抗力影响。

相应的,这些情形下责任免除也不受不可抗力影响。因此围绕责任免除,示范条款也在不可抗力条款中加上了“未经保险人书面同意”的前提,这意味着:因不可抗力造成《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变更、工程范围或性质变更、工程进度安排变更,进而导致投保人无法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约定返还该预付款全额或以该预付款冲抵被保险人应支付给投保人的工程款后的余额时,仅在未经保险人书面同意的情况下,保险人才不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商定或确定的利益分配、费用承担、损失分担等,以及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损失、费用和责任负责赔偿。


概而言之,从责任承担看,投标保证保险、履约保证保险、质量保证保险中保险人的保险责任受不可抗力影响,不承担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预付款保证保险则需视情形是否经保险人书面同意而定。从期间延展看,履约保证保险中保险人可为投保人延长保险期间;预付款保证保险中被保险人亦可积极取得保险人书面同意,从而维护自身的保险金请求权。

因此对于不可抗力,保险人、投保人和被保险人都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方面需免除对“不可抗力”均无法理赔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亦应在订立合同时对不可抗力发生后当事人的责任、义务、费用等划分详细规定,并就诉讼和仲裁的选择、优先受偿权的行使条件等予以明确。

回答4:

民生的没有这条!地震是理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