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
2、气势:人民大会堂~雄伟。
拼音:qì pò
引证:
1、阎豫昌《苏金伞评传》:“这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确实有点山的气魄,又高又宽,气势很雄伟。
2、鲁迅《书集·致郑振铎》:该校气魄远不如燕大之大。
示例:革命浪漫主义的豪迈气魄,激发了广大人民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热情,从而加倍地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扩展资料:
气魄的近义词:
一、气势 [ qì shì ]
释义:(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磅礴。人民大会堂~雄伟。
引证: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二、气概 [ qì gài ]
释义: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英雄~。~非凡。
引证:柳青《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啊呀!好大的气概!这是一九五五年秋天 中国 的乡村吗?这是我住了三年的 皇甫村 吗?我的祖国,你不是在前进,而是在飞奔!”
意思是指某人身上或行动上被激发出来的做事的魄力;想象力或看法的大胆;气势。
读音:qì pò。
解析:比喻气势惊人,胆识过人,形容一个人有领袖气质。
引证:现代·鲁迅《书集·致郑振铎》:该校气魄远不如燕大之大。
近义词:气势、魄力、气派。
示例:一个改革者应该有科学家的头脑,企业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
扩展资料
近义词解析
1、气势
读音:qì shì。
释义:指人或事物 表现出来的力量、威势。
引证:现代·叶圣陶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
2、气派
拼音:qì pài。
释义:指人的态度作风或某些事物所表现的气势;神气,有精神。
引证:现代·曹禺 《日出》第四幕:“ 李石清 忽然气派不同了,有些趾高气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