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认定标准是“在城镇居住超过一年”和“有固定收入”两个必要条件。不过,有些证据只需要一个就够了,例如书面劳动合同。可是,有些农村公民虽然在城镇务工,但是所在的企业没有与他们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没有社会保险,没有工资凭证,那么要证明城镇居民标准就会存在难度。
当然,如果你需要证明你的城镇标准,可以提供住房证明、缴费证明、小孩上学证明,或者由房东开具证明并出庭作证,一般法院都会采纳。此外,如果这些证明都不存在,例如用人单位不愿意出具证明,房东不愿意出具证明,没有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没有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工资条,几乎只有证人可以证明当事人在城市居住。这时,你可以找到一起务工的老乡帮助证明,并提供其在城镇开户银行的账目流水(凭身份证有开户行打印并盖章)。这种证据,一般的法院也会认可。当然,如果什么也没有,那就要看主审法官是否“内心确信”当事人符合城镇标准,这时主审法院凭经验对当事人的发问,看他是否清楚所在城市的生活情况,往往可以起到证据作用。
所以,你们需要随时准备能够证明自己“城镇居民”身份的凭据,例如居住证、租房合同、房租收据、缴费票据、小孩上学证明、购物发票(经常逛超市的发票,十二个以上可以起到证明作用,每月逛一次超市不算多)、劳动合同、社保记录、工资卡、银行流水、书信或快递地址,都可以起到证据作用。总之,只要与金钱有关的证据,还是保存为好。也许,你会用得上他们。
如果户籍在各镇所在地的居委、村及虽未建成但已列入城镇规划区的村,即作为城镇居民。对于赔偿权利人虽为农村居民,如有证据证实发生交通事故时其工作单位或实际居住满一年的地点在镇所在地的居委、村及虽未建成但已列入城镇规划区的村的,也作为城镇居民,在计算赔偿数额时按城镇居民的标准对待,实行“同城待遇”,这样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对农村居民的公平保护。如果还有特殊情况,难以区分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就高不就低,按城镇居民对待。-摘自网络
村委会的证明不行,必须是派出所,因为外来人口不归村委会管
城镇户口看他的房产证和身份证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