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侠3》的中国“炼金术”
作为继北美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场,《钢铁侠3》在中国内地首周票房已达到4.26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之前的《泰坦尼克3D》和《变形金刚3》。
而在中国内地获得如此高的票房,除钢铁侠系列本身的票房号召力外,影片中的“中国特供”桥段及国内企业的广告植入也是成就其票房的重要因素。
据了解,在《钢铁侠3》中,参与广告植入的中国品牌有中联重科、TCL、弘科集团及伊利等企业,而中联重科、TCL与《钢铁侠3》的合作则是由专业的品牌内容整合营销公司所做。
其中,参与上述品牌内容整合营销的北京合润德堂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润传媒”)总裁王一飞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内品牌与好莱坞合作,除了资金和实力之外,内容和品牌的调性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没有文化的品牌是很难进入电影核心价值的。
随着中国市场的发展,好莱坞对中国元素、中国品牌的重视也越来越高,“他们(好莱坞片方)非常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加入进来”,
国内品牌植入
《钢铁侠3》中托尼·斯塔克与终极boss的最后对决发生在以中联重科产品为背景的港口,对决激烈,而该企业的产品依然在港口有条不紊地工作。情节上,钢铁侠的家被摧毁,肯定需要一些机械去拯救,所以钢铁侠会在台词里面问道:“吊车准备好了没有?”
这一桥段正是合润传媒所运作的中联重科与《钢铁侠3》的合作内容整合。
与以往好莱坞电影植入广告采用简单的商标曝光或者运用道具的方法不同的是,此次的广告植入融入到电影的剧情中,并扮演重要角色。这个过程是由三方协商的结果,其中包含了合润在中联和好莱坞片方之间的大量沟通讨论工作。
而据了解,这次中联重科与钢铁侠3的联手,不光有电影剧情的植入,同时还结合《钢铁侠3》的元素,拍摄了线下广告。除此之外,在此前的德国宝马展上,中联重科更是借助钢铁侠的元素成功吸引了眼球。
中联重科相关人士则对记者表示,对企业来说,这是一次尝试。中联重科更是希望通过好莱坞大片进行文化输出,同时,通过在国内上映,希望将以往冷冰冰的形象,展示出具有人情味可亲近的形象,让普通民众更了解重工机械。
除中联重科外,TCL、伊利、弘科集团则是好莱坞影片的常客,多次参与好莱坞影片的内容植入。
其中,TCL和伊利不仅在《钢铁侠3》中都有出境,在《变形金刚3》、《复仇者联盟》中同样都有参与。而弘科集团作为一家专注于生物科技、能源等工业领域的企业,更是植入了2013年多部科幻大片。
好莱坞中国淘金
好莱坞对于中国元素、中国品牌以及中国的市场都是超乎寻常的重视,此次在中国内地放映的《钢铁侠3》更是为了迎合中国观众的“中国特供”版。
据了解,去年5月份,合润传媒就带着客户对好莱坞的6大影业进行了访问交流,对方特意开了专场。“去年6月他们的新片出品季,第一次对中国的专业公司及金主做了开放,他们非常希望中国的企业能够加入进来。”王一飞表示。
“除了资金和实力之外,内容和品牌的调性一致是非常重要的。从这次电影的几个品牌效果对比上就应该能看得出来,一个没有文化的品牌是很难进入电影核心价值的。”王一飞介绍道。
虽然上述企业与合润传媒都对此次合作的营销费用保持沉默,但在植入广告的定价问题上,合润传媒执行总经理汪奕表示,好莱坞大片的植入广告起步价较国内影片有很大的差别,最终定价的弹性是非常大的,品牌本身的知名度、桥段数量及放在主人公身上还是配角身上,价格都是不一样的。此外,影片的预期票房越高,植入广告的价格就越高。
资料显示,合润传媒每年为企业提供200多部电视剧,40多部电影,80多集网络剧/微电影合作,其中,参与品牌整合营销的好莱坞大片有:《复仇者联盟》、《饥饿游戏》、《特种部队》、《钢铁侠3》、《蓝精灵2》、《环太平洋沿岸》等众多剧作。
好莱坞电影特别适合做商业运营,首先是它们的品牌效应特别好,尤其是漫威英雄家族,而且我们掌握了逐年的票房数据,从中选择票房逐年走高的项目。好莱坞本身也很商业,如果票房不好的话,就会终止拍摄,票房逐年走高才会拍续集。其次因为国内进口片有配额,所以在国外有好的市场表现的影片中国才会引进,引进中国的好莱坞大片在调性和票房上都不会有问题。
可以从票房写啊..票房就是商业价值啊..商业广告啊..还有周边玩具带来的利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