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孝,德之本也。孝德就是以孝为根的德行。人们在内心修养道德,自然而然就外化于礼。
礼者,敬人也。毋不敬。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不可不学也
礼,会意、形声字。小篆的“礼”,礼从示,示者神位也。曲者,篚中币帛;豆者,器中庶羞,奠之以事神,散之以授民。“礼”最初的意思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用珍贵的器物祭祀,表示对“天”的感谢和尊重。后来,礼成为人与人往来的法则,人类行为之规范。礼的核心就是“尊重”二字。孔子说,所谓有礼貌,就是尊敬他人。
为人应能承受委屈,处处尊重他人。行礼应有节度,过与不及皆不合礼。即洁身自爱,知节用和,克己制欲,不涉奸乱,端正心思,以德治事。社会有礼,则秩序井然。《论语》中告诉我们,一个人与人交往,言语造作不庄重,就失去威仪。人必自侮,而人侮之。即只要有侮辱自己的行为,必然而然会遭到别人对我们的轻慢和不恭敬。孔子强调学生要“博文约礼”,用礼的社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并且能够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境界。欲爱人者先自爱。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注重礼仪,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尊重他人。大到国家的外交,要遵循它;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要遵循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