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个问题是这样理解的:美第七舰队,无需过多的介绍,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它的存在都使美国人可以在任何人的海域里畅行,前提是他们愿意,当然,它也足以有骄傲的资本,他们的装备和打击的力度,都远远的高于任何一个当今世界其他国家的海军,这一点,我们不愿承认,但是这是事实,同时,这也是一支有着光辉血统的舰队,辉煌的历史,使得这个舰队的军人都要严格的挑选,他的陆战队也觉不逊色于任何一支特种部队,凡此种种,足以说明,它的实力,远远的超过了同时期其他国家的海军实力。 在说郑和下西洋的舰队,当然,说是舰队可能不是很准确,可是在当时,这个编队绝对是震惊世界的,很多的国家,连像样的渔船都没有几艘的时候,我们的大明朝,已经有出海远洋的能力了,从他出海的编队,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他不仅仅是商业用船,他同时也配备了战斗型的船只,具体的数据,百度都有,这里就不多说了,可以想象,当时的环境下,这样一个庞大的船队,是任何别的国家都难以建造的,这样的船只编队,是同时期,任何国家想都不敢想的,假设一下,郑和不是去交流文化,而是去攻击那些非洲的国家的话,那么,郑和编队的战绩,恐怕要远远的高于当今的美国第七舰队了,还好,大明朝没有那样做。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共同的特点,就是一个在本阶段的超级大国,拥有了一支令人羡慕的海军首屈一指的编队,这是一个国家,经济,军事实力的具体体现,他是一种横向的比较,说郑和编队,相当于当今世界的美第七舰队,那是一点都不为过的了
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折合现今长度为151.18米,宽61.6米。船有四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二百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有千人。 《明史�6�1兵志》又记:“宝船高大如楼,底尖上阔,可容千人”。
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有五种类型的船舶。第一种类型叫"宝船"。最大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载重量八百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体式巍然,巨无匹敌。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第二种叫"马船"。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 第三种叫"粮船"。它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 第四种叫"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 第五种叫"战船",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可见,郑和所率领船队的船只,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作战,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我们可以说,郑和的船队是一支以宝船为主体,配合以协助船只组成的规模宏大的。
作为美国在亚洲区内最庞大的军事力量,第七舰队成立于 1943年3月15日,其前身是一支地地道道的杂牌部队——麦克阿瑟领导下的西南太平洋海军部队,是当时美国海军最大的前沿部署部队。目前,第七舰队总兵力为6万人,海军38000人,海军陆战队员22000人。主要装备有近 60艘舰船及350架战机。其中常驻舰只 19艘,l个舰载机联队,1个陆战远征分队,飞机105架,其中作战飞机84架,舰上人员12200人。它有三大“刹手锏”,即指挥舰“蓝岭”号、主力航母“乔治·华盛顿” 号、“提康德罗加”级导弹巡洋舰。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外国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著名的国际学者,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世界历史之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明代海军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亚洲国家都出色,甚至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以致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可以说都无法与明代海军匹敌.” 所以是相当的但是在古代的科技当然不如现代的了再说美国的第七舰队是2战是的 成为最强大的啊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