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为什么会发臭

2024-12-24 05:56:57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原因:尸体肠道内的腐败菌繁殖生长,开始产生腐败气体,放出腐败臭味,所以闻着会有臭味。

臭味的成分:

1、尸胺:尸胺常温下为浆状液体,深度冷冻可凝固结晶。尸胺在空气中发烟,能形成二水合物。

2、腐胺:腐胺常温下为无色晶体或无色至微黄色液体。腐胺与尸胺一样,都是生物活体或尸体中蛋白质的氨基酸降解产生。

扩展资料

成分特点:

1、尸胺:密度:0.873g/mLat 25°C(lit),闪点:145°F。

储存条件:库房通风低温干燥,与氧化剂、酸类、食品化工添加剂分开存放。

2、腐胺:熔点:140℃。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乙醚。

贮存条件:贮存于干燥、洁净的阴凉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尸臭

回答2:

所谓发臭,就是身体有机物在自身酶和细菌作用下分解、腐败,分解产物中包含一些具有难闻气味的可挥发性物质,尤其是一些含硫化合物,因此会发臭,这种臭味也称尸臭。

虽然,由细菌主导的腐败一般开始于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出现明显的征象,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温度、腐败一般在9~12小时就开始。更早,在死亡后约3小时,尸体就开始发生化学变化,为接下来的腐败创造条件。这主要体现在,细胞死亡,细胞膜结构破坏,溶酶体酶释放,组织开始分解。

这样,在活体时隔绝身体组织与外界环境,以及与外界环境相通的腔道的各种屏障破坏,隔离作用消失,使得身体表面和腔道内微生物进入组织内部,为微生物繁殖增生开始细菌主导的腐败创造了条件。

扩展资料

尸体防腐

防腐的最主要过程就是放血和清除内脏。甚至连脑组织,都会使用铁钩经鼻腔给清除掉。然后使用化学物质进行脱水和防腐(主要是杀菌,虽然古人并清楚原理)——很大程度上相当于将尸体制成“猪肉”,并进一步蜡化(相当于制作腊肉)。然后置入与空气隔绝的棺椁和墓室,以降低氧化的可能和程度。

经过以上防腐处理的尸体,清除了细菌、水分,甚至隔绝了空气(氧气),同样不会(很快)腐败,甚至保持永远不腐败。

回答3:

经过一段时间,由于细菌真菌分泌的酶的作用,尸体会腐烂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腐烂中的尸体是恶臭的,如果在水的这种介质中尸体腐烂会延长,而在酸、碱介质中尸体腐烂缩短。比如像古代埃及的木乃伊就是一种风干的尸体。生命结束后,心脏停止跳动,不再向身体的细胞和组织运送氧气。通常在3~7分钟内,脑细胞首先死亡[资料来源:Macnair],骨骼和皮肤细胞则可继续存活几天。血液将从毛细血管流出,聚集到身体较低的部位,因此尸体有些部分很苍白,而有些地方颜色较深(尸斑)。   死后约3个小时,出现尸僵现象,即肌肉变硬。死后约12个小时,尸体会变凉。在24小时内(具体时间取决于身体的脂肪含量和外部温度),尸体内部的所有热量将全部丧失。这个丧失热量的过程,被称作尸冷。死亡约36小时后,肌肉组织的硬度开始消失。死后约72小时内,尸僵缓解并逐步消失。   细胞死后,体内的细菌会将其分解。胰腺中的酶会自行消解该器官。尸体很快发臭,变得十分恐怖。腐烂的组织会排出绿色物质,并且释放出甲烷、H2S等气体。尸体的肺部将通过口鼻排出液体。

回答4:

是因为有空气和水分的原因,如果在一个密封的无氧气的空间内就不会腐烂.因为细菌可分为依赖氧气生存和不依赖氧气生存的厌氧菌,两种菌都会使尸体腐烂,而前者在无氧气密封的环境下就会死亡,后者则依靠人体的新陈代谢生存的,人的生命一旦停止新陈代谢就会逐渐停止,这是厌氧菌也因为密封得不到生命的延续以致死亡,在一个密封的空间里,经以上过程可使物体停止腐烂.总的一句是因为有空气和水分引致物体腐烂的.

回答5:

尸体在腐烂的过程,也就是被细菌分解的过程,其间有氨类物质产生,氨类物质是有气味的(一般我们认为是臭的),有些低等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尸氨是有剧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