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如何进一步推进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设呢?我认为:首先是理论培训,提高领导者(主要是校长)和实施者(主要是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与认识一、领导者和实施者应充分理解高效课堂的定义高效课堂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只有二者的和谐统一,“高效课堂”才能形成。简言之,“高效课堂”至少在教学时间、教学任务量、教学效果等三个要素方面有突破,概括为:轻负担,低消耗,全维度,高质量。二、领导者和实施者应充分明白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高效课堂是以实现学校内涵提升、科学发展为宗旨,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广泛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保障,按照“全面分析、准确定位、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实现科学的课堂教学过程,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领导者和实施者应充分懂得构建高效课堂的重大意义中小学校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是我市教育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规范办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我学区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其次是宣传发动通过市县教育局、各乡镇中小学会议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市县教育局和各校成立高效课堂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拟定符合各校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规定,并出台《小学高效课堂实施方案》、《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规范》、《小学校长高效课堂“汇报”制度》、《小学教师、学生评价方案》、《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已取得高效课堂成效的学区外出参观学习。最后形成长效监督、评价机制一、教育局高效课堂实施小组不定期对各校进行指导、检查和组织教师观摩其课堂教学。二、各小学校长每天召开一次高效课堂业务调度会,实行每天总结本校学科“高效课堂”教学值得肯定的地方及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调度会时间不论长短,哪怕十分钟,评出优秀课,诊断课堂有没有营养。并做好向教育局研训员“汇报”工作。三、各校按照《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做好学科教学“堂堂评价”工作。四、评价考核制度保障。各学校要根据创建高效课堂活动的要求,调整并完善评价考核制度,改变过去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能力的现象,加大对课堂教学和教师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权重,听课、评课及参加教研活动情况要纳入教师考核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