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这里的心,指的是意识的判断,是动作过程,他的意思指的是由于心的意识思维过程而认识和理解了世界万物.在自己的意识能力之外、意识活动之外,外物的存在与否与自身没有任何认知结果。也就是说,外物的存在也好,不存在也罢,无所谓真实或者不真实,只有被认知或者不被认知。
心外无物,是出自宋代哲学家陆九渊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础上提出的,即“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王守仁和陆九渊是“心学”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属儒学范畴。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我国明朝王守仁提出心无外物,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望采纳。
属性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唯心主义。即唯心论,又译作理念论,是哲学中与思想、心灵、语言及事物等彼此之间关系的讨论及看法。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派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