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纺织品的质量执行标准FZ/T 73018-2002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2025-05-15 04:26: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FZ/T 73018-2002《毛针织品》行业标准的颁布实施, 将使中国的毛针织品标准进一步与国际标准靠拢, 为中国的毛针织品生产企业以统一的标准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现就新老标准的主要不同之处进行比较 1、新老标准比较 1.1、适用范围 FZ/T 73018同时替代FZ/T 73003-1991《精梳毛针织品》、FZ/T 73004-1991《粗梳毛针织品》和FZ/T 24006—1995《精梳轻薄型毛针织品》, 将以上3个标准文本合并为1个标准文本, 打破了毛纺行业沿袭多年的精梳、粗梳产品品种分类方式, 由原来的生 产型标准逐步转化为贸易型标准,既有利于消费方使用, 又有利于生产方进行质量控制。
1.2、技术要求
1.2.1、顶破强度
在原标准中所有产品必须考核顶破强力, 新标准参考国际羊毛局标准TWC K1:2000《针织服饰类产品》,该项指标只考核平针产品。 新标准中规定普通精梳纱产品优、一、二等品统一为323kPa, 普通精梳纱产品为 225kPa。另外, 新标准中还考虑到目前市场上高支纱产品日益增多的情况, 增加了高支纱产品的考核指标: 精梳纱大于32Nm为245kPa,大于 48Nm为196kPa;粗梳纱大于14Nm为196kPa。< br> 1.2.2、编织密度系数
编织密度系数指标由原标准中只考核粗梳单面平针织物优等品扩大到 粗梳平针产品优、一、二等品。笔者认为, 指标加严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
1.2.3、二氯甲烷可溶性物质
新标准结合国际羊毛局TWC K1:2000标准,取消了对精梳产品该项指标的考核, 只考核粗梳产品,并且规定一等品不高于1.7%, 二等品不高于2.5%。
1.2.4、腋下接缝强力
腋下接缝强力指标在原标准中为强制考核指标,对优、一、二、 三等品均有详细的规定,新标准根据近年消费者投诉率低的情况, 并结合国际羊毛局TWC K1-2000标准,取消了对该项指标的考核。
1.2.5、单价重量偏差率
单价重量偏差率在新标准中规定按供需双方合约规定, 结合实际情况,适应了生产与贸易的需要,方便了企业生产。< br> 1.2.6、染色牢度
新标准相应提高了耐水,耐汗渍,耐干、湿摩擦色牢度的部分指标, 并规定优等品中不低半级的情况。
1.3、评等方法
在新标准中将产品等级划分为优、一、二等品3个品等, 低于二等品者为等外品,取消了原标准中的三等品, 简化了产品分等,提高了质量要求,有利于实施“优质优价”。< br> 新标准的品等由原标准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结合定等, 修改为按内在质量与外观质量中最低一项评定等级, 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对各项质量指标要求全面提高, 避免对个别指标有偏废现象。
1.3.1、安全性指标
纺织生产加工从原料到成品后整理既有机械加工又有化学处理的过程 ,接触的化学品包括纤维原料、油剂、染料、 整理剂及各种加工助剂,其中有些物质对人体有 害。科学家研究表明,甲醛和偶氮染料有致癌作用,重金属、 杀虫剂和含氯的有机载体长期接触对人体健康有害, 有些挥发性物质的释放会污染环 境。
纺织品上必须避免这些有害物质的存在,保证穿着者的安全和健康。 根据目前已实施的国家强制性标准GB18401-2001《 纺织品 甲醛含量的限定》要求,婴幼儿类产品甲醛含量必须低于20mg/ kg,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甲醛含量必须低75mg/kg, 非直接接触皮肤类产品及室内装饰 类产品甲醛含量必须低于300mg/kg。GB 18401是强制标准,具有法规的性质, 因此所有的毛针织品必须首先符合该标准的要求,否则, 为不合格产品。企业组织生产道德要考虑产品必须符合安全性指 标。
1.3.2、起球级
所谓织物起球是指织物表面上由一根或数根纤维形成毛茸面后相互纠 缠呈球形状态。 由于服装与服装之间以及服装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摩擦不可避免, 因此,织物表面 产生毛球也不可避免。这些毛球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目前, 衡量纺织品起球程度的主要方法是将起球后的织物与标准样照进行对 比,以确定试样的起球程 度。
在原标准中,起球是参考指标。长期以来, 毛针织品服装起球在服装质量投诉中占较大的比例。 此次颁布的新标准将毛针织品起球状况的测定列为必考指标, 明确规定二等品在起球起球测试中必须达到2级-3级, 一等品不得低于3级。
1.3.3、水洗尺寸变化率
水洗尺寸变化率也是消费者投诉中反映较多的问题, 笔者就曾见过一条成人的毛针织筒裙, 洗涤后只有儿童才可穿着的情况。在原精、粗梳毛针织品标准中, 只有优 等品指标,有问题的产品,却无判定依据,使消费者投诉无门。 新标准中详细规定了不同洗涤方式的各类产品的松弛尺寸变化率, 毡化尺寸变化率以及总尺寸变化 率,使标准能够更好地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3.4、产品分类
结合国际羊毛局TWC K1:2000标准, 新标准增加了按毛针织品的品种分类和洗涤方式分类, 将毛针织品按品种分为:
——开衫、套衫、背心类;
——裤子、裙子类;
——内衣类;
——袜子类;
按洗涤方式分为:
——干洗类;
——小心手洗类。
笔者认为,这样既实现了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又是生产型标准向贸易型标准转换的具体体现, 其另一个优点是对于检测机构的市场抽查来说, 可以依据产品分类很方便地进行检测判断。
1.3.5、纤维含量
目前,市场上已把纺织品纤维成分及含量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因此, 新标准对于纤维含量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补充规定。 特别是增加了成品中某一纤维含量低于10% 时,其含量偏差绝对值应不高于标注含量的30%的考核。 技术性非毛纤维不仅包括为了改善纺纱性能提高耐用程度而使用的涤 纶、锦纶等加强性纤维,而且还包括 了目前市场中常见的为了某加某种特性而使用的特性纤维,如氨纶、 抗静电纤维。允许纯毛产品的领口、袖口、 底边部位加赋予产品弹性的非毛纤维。非毛纤维含量 偏差,按FZ/T 01053-1998《纺织品 纤维含量的标识》中根据不同种类纤维的相关规定执行, 对于多组分混纺产品,每一组分都要满足偏差规定。
1.3.6、扭斜角
新标准在外观质量评等中增加了成衣扭斜角的评定。 针织成衣由于其组织结构的特点,特别是平针织组织, 在外观上呈现纵行纹路歪扭的现象。虽然成衣经过后整理 抵消了部分内应力,但产品经过穿着或洗涤后,仍有歪扭现象, 影响穿着的舒适与美观。新标准规定针织成衣扭斜角必须≤5°。< br> 2、新标准的不足之处
关于起球的标准样照问题。标准样照是确定样品起球程度的依据, 新标准虽然对起球指标有了新的规定, 但起球的标准样照仍采用1984年的毛针织品标准样照。 笔者认为,该样照已不能适应目前从多新产品的要求, 希望标准修订单位尽快制定出新的样照标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FZ/T 73018标准虽然有个别地方表述不够严谨, 与其他标准的衔接和互用方面还有待商榷。 但不可否认该标准成功地将3个同行业的不同品种的标准合并为1个 标准,是标准形式上的进步,为今后许多同行业、 不同品种产品标准的修订奠定了基础;很好的结合了国际标准, 在产品的分类、安全性要求,起球指标,染色牢度指 标,水洗尺寸变化率指标等方面更多地考虑了消费者的利益, 又方便了检测机构的操作使用,增加了标准的可操作性; 在单件产品重量偏差率和外观质量评等内容上 兼顾了供需双方的利益;更加方便企业组织生产。总之, 笔者认为标准更注重了产品内在质量及使用性能和使用安全, 更加合理适用。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