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出自英国诗人多恩的诗句。意思就是人类无法与世隔绝。
1、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作品《丧钟为谁而鸣》的扉页上,海明威曾经引用过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的诗歌片断。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 - 1631)的著作。
2、约翰·多恩又译邓约翰,是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的玄学派诗人,他的作品包括十四行诗、爱情诗、宗教诗、拉丁译本、隽语、挽歌、歌词等,代表作有《日出》,《歌谣与十四行诗》,《神圣十四行诗》《给圣父的赞美诗》 等。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写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这种超越了国家和种族的命运与共的感触,正是激发人们寻求人道主义共识的基础。
这也是“小艾兰事件”带来的主流舆论声音,依托发达的科学技术,日益繁荣的自媒体,激荡出澎湃的善意浪潮。
人类的良知不能沉睡。小艾兰的悲剧让人们透过难民危机,领略到叙利亚硝烟下的悲凄苦厄,意识到和平和解之于那片土地实在是刻不容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环球走笔: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意思就是人类无法与世隔绝。
原创不是海明威。是出自英国诗人堂恩的诗句。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是十七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1572 - 1631)的著作。约翰·多恩又译邓约翰,是英国詹姆斯一世时期的玄学派诗人,他的作品包括十四行诗、爱情诗、宗教诗、拉丁译本、隽语、挽歌、歌词等,代表作有《日出》,《歌谣与十四行诗》,<神圣十四行诗》《给圣父的赞美诗》 等。
原文
No Man Is An Island ——John Donn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any manne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扩展资料
中文翻译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可以自全
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
整体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冲掉一块
欧洲就减小
如同一个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
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它就为你敲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原创不是海明威。是出自英国诗人堂恩的诗句。意思就是人类无法与世隔绝。
拓展资料:
这句是海明威引自英国诗人John Donne诗作的名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No One Is An Island):
No Man is an Island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very man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Europe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or of thy friends or of thine own were
any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because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and therefore never send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 John Donne
「没有人能自全,没有人是孤岛,每人都是大陆的一片,要为本土应卯。那便是一块土地,那便是一方海角,那便是一座庄园,不论是你的,还是朋友的,一旦海水冲走,欧洲就要变小。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减少,做为人类的一员,我与生灵共老。丧锺在为谁敲,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掉。」
约翰·多恩(1573-1631),英国十七世纪玄学派诗人的主要代表。他原是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学生。他当过雅各一世的私人牧师,后来是伦敦圣保罗大教堂的教长。他的代表作有《世界的解剖》、《关于灵魂的历程》、《神圣的十四行诗》、《丧钟为谁而鸣》等。因屈莱顿曾批评过多恩“诗中的玄学成分太多”,遂被称为“玄学派”。
约翰·堂恩是英国诗人。他生于1573年。这一年,莎士比亚9岁。而在我国,明朝的张居正刚刚开始他的改革。死于1631年,明朝崇祯皇帝即位的第三年。这时,莎士比亚已经去世15年了。
堂恩是个倒霉的诗人,与他同时的莎士比亚和比他略晚的弥尔顿所发出的光辉使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诗名不显。直到一战前后,人们才重新注意到这位诗坛奇才。海明威就曾把上面这首诗中的一句用作他一本小说的书名,即《丧钟为谁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