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是这样死的: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司马朗作为长子,是司马懿的大哥。
司马朗的家族成员如下:
祖父:司马俊
父亲:司马防
子嗣:司马遗、司马望(继子,司马孚子,过继给司马朗)
兄弟: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他们和司马朗并称"司马八达")
孙:司马洪(司马望之子)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兄弟关系。
司马朗的兄弟有司马懿、司马孚、司马馗、司马恂、司马进、司马通、司马敏。他们和司马朗并称“司马八达”。
汉兖州刺史司马朗(公元171 — 217年)字伯达。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
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后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
扩展资料:
司马懿是“八达中”成就最高、名望最大者。司马懿少机警,胸怀谋略、志向远大。建安十三年(208年),司马懿接受曹操的征辟,出任文学掾,之后又历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掾、丞相主簿等职,因勤于职守、屡献良策,渐受曹操器重。曹丕被立为太子前,司马懿转而侍奉曹丕,成为后者的心腹。
司马懿在文帝时期备受信用,历任尚书、督军、御史中丞、侍中、尚书右仆射、抚军、给事中、录尚书事等要职,并在文帝驾崩前被任命为辅臣,与曹休、曹真、陈群并列。司马懿在明帝朝历任骠骑将军、大将军、大都督、太尉等重职,进封为舞阳侯,并在明帝临终前接受托孤重任。
曹芳即位后,司马懿起初担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不久便被大将军曹爽排挤,担任太傅虚职。司马懿隐忍待变,终于在十年后,通过高平陵之变将曹爽一党全部诛除,掌控将曹魏政权。四年后(251年),司马懿病死,虚龄71岁,谥号文贞(后改文宣)。
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司马朗年少时就表现得很有见识,汉末动乱之际,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又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后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征讨吴国,到达居巢。军队中流行瘟疫,司马朗亲自去视察,派送医药,因此染病,去世,享年四十七岁。
司马朗是司马懿的大哥,在家里分别排行老大和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