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回答:
辛亥革命是在戊戌变法基础上的发展有以下的根据: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无奈变法受到清朝廷内保守势力(尤其是慈禧太后)的反对,加上支持新政的光绪没有实权及经验不足,最后演变成为政变,维新派人物被杀。由于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制度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除此以外,朝庭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亦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事件。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
因此维新运动失败,使中国损失一批热心于国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将中国推上革命的道路。
辛亥革命是反对戊戌变法的根据是: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馀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当时中国其实缺乏一个强大的资产阶级,参与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
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是革命结束后被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走上了复辟的道路,这个任务完成得不彻底。
戊戌变法不是反对满洲贵族的,而且是依靠贵族进行的改良。戊戌变法不是要搞资本主义,是要搞开明君主专制。也不是暴力革命。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比较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都是民族危机激化的产物。
②目的相同——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③经济基础相同——都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④阶级基础相同——都是民族资产阶级发起并领导的。
⑤政治主张相同——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没有明确提出)
⑥失败根本原因相同——都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造成的。
⑦性质相同——都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⑧意义相同——都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人们思想上的解放,都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不同点:
①方式不同——维新派上书皇帝,建立维新团体,创办学堂、报刊,同顽固派论战,宣传变法。1898年,在光绪帝支持下,进行维新变法。
革命派出版刊物、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建立革命团体、政党,采取武装斗争方式,推翻清王朝统治。
②性质不同——戊戌变法是一次爱国的、进步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领导者和政治主张不同——维新派主张在维护清朝统治下,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④群众基础不同——戊戌变法得到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支持。辛亥革命群众基础是会党、新军、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⑤结果不同——戊戌变法被顽固派镇压失败。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但胜利果实被窃取。
⑥意义不同——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思想文化传播。其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反动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也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有力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中国历史上,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戊戌变法也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