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致远舰上都是假炮弹,这仗还怎么打?

2025-05-16 01:49:04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大家对于甲午战争中清朝政府使用的是假炮弹这一说法的印象,其实大多是来源于影视作品中。在电影《甲午风云》里,邓世昌让官兵拆下弹头,发现炮弹里面装的全部都是沙子,这让大家觉得震怒不已,但历史上真实情况不完全是这样的。

在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准备了两种炮弹,一种叫做开花弹,另外一种被称作实心弹。开花弹里边装的是黑火药,只要打中了目标立马就会爆炸。实心弹里边则装满了石头,他主要不是为了炸死敌人,而是想利用其强大的冲击力打穿对方的军舰。

 

甲午战争在进行过程中,因为国库出现亏空,慈禧太后减少了军费的投入。军队没有足够的经费到国外去购买好的武器和炮弹,只好转而向国内的军工企业购买。但国内的军工企业由于当时技术水平落后,根本制作不出合格的开花弹,他们只能继续使用实心弹。

 

在战争中,一门炮大概需要十多枚的炮弹,北洋水师在开战不久后就用光了所有的开花弹。接下来和敌人对峙过程中,都只能发射基本没有什么威力的实心弹。而敌方的日本军舰上,使用的都是威力极大的开花弹,且弹药的数量充足。日军使用的开花弹爆炸后掉入水中还能在里面继续燃烧。

 

所以,虽然在甲午战争当中清政府官兵数量占了优势,但由于经费投入不到位,导致武器比敌方差了一大截。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这仗真的没法打。

 

回答2:

都是假炮弹,有可能是由于受到电视情节的影响,但是是并不是如此的,在致远舰上还是有真炮弹的。

回答3:

主要因为当时的经济状况在那里了,所以慈禧只能在军队上缩短用度。

回答4:

肯定没办法打,只能等着被别人打,最后的结局不就是失败了吗?

回答5:

不一定全是假炮弹,准备了两种炮弹,一种是装满了石头,一种是真炮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