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财政政策如何导致利率上升?

2025-05-19 14:22:24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在扩张的财政政策下,政府在建设投资方面的支出增加,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上升。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高的货币需求导致高的市场利率.而高的市场利率导致高的投资成本,从而产生行业利润的普遍下降.此,民间资金撤出,寻找新的投资或投机。

扩展资料:

赤字政策:

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就业的理论,他认为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主要是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的。而资本主义之所以存在失业和经济萧条,就是由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凯恩斯提出的相应措施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他的政策措施以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前提,以加强需求管理为重点,以赤字政策为中心内容。

60年代凯恩斯的后继者提倡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当某一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潜在的(即充分就业的)国民生产总值时,即使在经济上升时期,仍要通过赤字政策刺激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被西方各国奉若神明,纷纷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一段时间内,赤字财政政策对就业与缓和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长期的赤字财政政策最终导致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的交织并发,即滞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张性财政政策




回答2:

在扩张的财政政策下,政府在建设投资方面的支出增加,引起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利率上升。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下,高的货币需求导致高的市场利率.而高的市场利率导致高的投资成本,从而产生行业利润的普遍下降.此,民间资金撤出,寻找新的投资或投机。

扩展资料:

赤字政策:

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有效需求决定就业的理论,他认为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主要是由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决定的。而资本主义之所以存在失业和经济萧条,就是由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凯恩斯提出的相应措施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通过财政金融政策,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他的政策措施以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为前提,以加强需求管理为重点,以赤字政策为中心内容。

60年代凯恩斯的后继者提倡充分就业财政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当某一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潜在的(即充分就业的)国民生产总值时,即使在经济上升时期,仍要通过赤字政策刺激需求,从而实现充分就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被西方各国奉若神明,纷纷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一段时间内,赤字财政政策对就业与缓和经济危机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长期的赤字财政政策最终导致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的交织并发,即滞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扩张性财政政策




回答3:

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 是指主要通过减税、 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 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 是指主要通过增税、 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 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
可是长期的赤字财政政策最终导致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普遍以较大幅度超过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而引起通货膨胀导致物价持续上涨。从而形成了低经济增长率、高失业率和高物价上涨率并存的滞胀局面。政府最后只有加息收紧银根以防恶性通账!

回答4: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膨胀性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财政分配活动刺激和增加社会总需求的一种政策行为。主要是通过减税、增加支出进而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一种财政分配方式。最典型的方式是通过财政赤字扩大政府支出的规模。当经济生活中出现需求不足时,运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可以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达到平衡;如果社会总供求原来是平衡的,这一政策会使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如果社会总需求已经超过总供给,这一政策将使两者的差额进一步扩大。
应答时间:2020-12-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