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霸刘文彩周扒皮南霸天黄世仁中,谁才是真实存在过的?

2025-05-18 23:40:4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新中国解放初期,随着对封建社会阶级的推翻,以及一些电影文学作品的广泛传播。一些刻画的人物形象也被深深烙印在百姓脑中,例如《白毛女》的喜儿、《沙家浜》中的阿庆嫂、《红灯记》里的李玉和等等家喻户晓的人物,伴随着露天电影的普及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

而与此同时也有一群反面人物深入人心,其中以地主阶级的“四大恶霸”黄世仁、周扒皮、南霸天、刘文彩最为出名,不管彼时的群众层面文化普及度多高,也不管当年信息传播速度多有限,这四大恶霸的作恶多端的故事就这样靠着影视作品为主的口口相传可谓是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地步,甚至一直影响到了后世。

我们从小听父母讲述着他们的故事,讲述这些恶霸如何剥削农民百姓,普通百姓又是如何与他们抗争到底,最后又是如何将这些恶霸绳之於法的。



回过来想想,我们从小沉浸在坏人斗智斗勇的故事氛围里,从来没有质疑这些人物的真实性。那么他们真的存在现实生活中吗?

黄世仁

黄世仁是电影《白毛女》经典反派角色,黄世仁作为一个地主,贪恋租户杨白劳女儿喜儿的美色,逼死杨白劳逼迫喜儿强嫁于他,最后喜儿不得已逃进山洞躲藏,因为常年不见阳光导致头发全部花白,成了白毛女。

电影中的黄世仁是整个故事中推动者,也是被人恨得咬牙切齿的地主恶霸形象。



但是事实上白毛女的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最早是由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据此集体创作出的歌剧,此后便改变多种文化艺术形式。但是经典的“红头绳”、“漫天风雪一片白”等片段被保留下来。

也就是说黄世仁是剧本原创的人物,借鉴应该是当时各种恶霸地主的集合,历史上并没有此人的存在



周扒皮

周扒皮源自作家高玉宝笔下《半夜鸡叫》故事中反派形象。故事成型与1947年的文革期间。创作源头始于辽东半岛中西部黄店屯村的地主富农周春富,因为身份特殊而遭到批斗。

但事实上周富春非常勤俭持家,吃的穿的都是牙缝里省出来的,家中的土地农田都是祖上传承,再靠着他多年苦心经营积攒出一份硕大的家业。

熟悉他的村民曾表示周春富其实厚道老实之人,但因为特殊的年代他被划分为地主之后还惨遭批斗致死,实属可怜。



之后为了体现大时代背景下地主的恶霸形象便以此为原型创作半夜鸡叫的故事,但是事实上周春富本人为人还不错,也没有发生过压榨租户的情况,更没有半夜学鸡叫压迫租户赶工现象。一切故事都只是来自于小说作者的艺术加工。

所以周扒皮的人物形象与其本人严重不符,仍是小说中虚构的角色。



南霸天

南霸天出自电影《红色娘子军》的经典角色,讲述的是海南琼海少女吴琼花一家遭受当地“土皇帝”南霸天的迫害,吴琼花后被红军解救并投奔红军娘子军阵营,共同对抗南霸天的故事。

《红色娘子军》1958年作家梁信的原创电影剧本,同样南霸天的形象也是有其一手创作而出。剧中这个人物不但是当地的剥削平民的大地主、大土豪,还是在当地耀武耀威、私设公堂、勾结官府的恶势力。剧中对于南霸天形象也是淋漓尽致的描绘他的“恶人”化。

传闻这个形象的创作时参考的人物有两个,一个是乐惠县民兵总指挥陈贵苑,此人关押革命者,又企图围剿娘子军,后被娘子军团俘虏,但是未有证据证实他就是南霸天原型。另一说法是电影中南府的取景宅院的原主人张鸿猷,但是此人虽然在当地身世显赫,却是个开明教师,与娘子军本无冲突,所以妄断是他更不符合历史。

由此可见,南霸天也是作者集海南当地的各类地主、恶霸或是“土皇帝”于一身的而创作形象。

刘文彩

刘文彩来自于电影《收租院》中的四川的官僚地主形象,后有以此为题材创作的系列泥塑作品。但是与前几个不同的是,刘文彩才是真真切切存在的人物。



刘文彩的一生也是很传奇,他1887年生于四川,家境富贵,因其弟任职川军旅长,刘文彩也先后任职烟草局局长、商会会长、乡中将司令等等各级公职。又有财权又有军权的刘文彩其后伙同侄子成为当地“霸王”,不仅私设税费巧立名目的鱼肉百姓,还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滥杀无辜等的恶性行为。

之后随着国民党军的节节败退,其弟已经投奔共产党反蒋,但是刘文彩誓死不从,继续在当地称霸,随后几次三番的武装反抗解放军武装部队,残害共产党的忠良义士。不仅令当地百姓苦不堪言,也让解放军部队头疼不已。

最后刘文彩在1949年解放初期病故于四川双流县。他的一死不仅瓦解了他的罪恶势力,也让当地百姓长吁一口气。



但是刘文彩本人也是备受争议的一个人,尽管在当地称王称霸,但是却也为当地修建道路、兴建商业街道以及开设学堂,其本人的家族中也是出了多教授、学者,为新中国建设填过一份力。

此外,电影中一些关于刘文彩的情节不排除有夸张或是虚构的成分,例如关于刘文彩私设水牢这段就被证实是不存在的。至于其他的情节真实是否,由于刘文彩个人形象过于深入人心。为免受牵连,他的子孙后代都比较低调、避而不谈,自然也就无从考证了。

央视曾于1966年赶赴川西当地拍摄了纪实电影纪录片《收租院》,这部电影也还原刘文彩在四川恶霸行径,真实的讲解了刘文彩生平以及他穷凶极恶的一面。这部纪录片也引起巨大的反响,随后在各大农村露天电影中反复播放,电视解说词也收录进中小学教材中。



百姓对于刘文彩本人印象是深恶痛绝,一提起他就咬牙切齿。刘的宅院还被作为控保建筑保留至今,成为爱国爱党主题教育活动学习中心。

可以说刘文彩成了新中国最出名的大恶霸,他的故事让很多人义愤填膺,也让很多人对于那种不畏强权推翻恶势力统治的精神感到佩服和敬仰。

小结:

由此可见,这些经典人物角色大部分来自那个年代文学创作或借鉴。取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了迎合当时百姓从传统时代刚解放的思想观念,培养人民的反抗恶势力意识,所以创造一系列经典的坏人影响。目的在于加深人民群众能翻身、当家作主的心态,同时也督促百姓对于黑暗势力要勇于反抗、勇于搏斗的精神。

在我们现在观念看来,这些“恶人形象”非常具有时代气息,首先他们是家缠万贯的地主阶层,而普通百姓都是为其劳作为其服务的对象。

其次,他们都是在当地横行霸道,剥削百姓的恶势力。最后他们都是反革命的分子。故事的开始他们都是以统治百姓,耀武扬威的形象示人,让读者对其憎恨。而故事的结尾他们通常是被俘虏或是被批斗,让人感觉大快人心。同时,也深明大义告诫统治阶级阶层或是地主阶层一意孤行的反对共产党绝不会有好下场。

回答2:

应该是刘文彩,毕竟在四川存有他的故居,确有其人,而且在建国后得到了处罚。

回答3:

这些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在历史上没有他们的原型,只是文学作品里出现的。

回答4:

四川刘文彩是唯一真实原型人物,因为《收租院》内展馆都是真实故事,所以他真实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