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思潮进入高潮。1946年9月,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提议建立 “欧洲合众国”。其他人士的类似声明不断提出,1949年成立的欧洲委员会成为第一个泛欧组织。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计划),整合欧洲煤钢工业的共同体,这两项产品是军事武器的必要原件,旨在约束德国。1951年4月18日,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以及西德签署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接管鲁尔区的管理权并取消部分德国工业生产的限制,同时合作推动煤与钢铁的生产销售。
1991年12月11日,欧共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1992年2月7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订,设立理事会、委员会、议会,逐步由区域性经济共同开发转型为区域政经整合的发展。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三大共同体纳入欧洲联盟,这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同时发展共同外交及安全政策,并加强司法及内政事务上的合作。1994年的欧洲议会选举,执委会提议雅克·桑特担任执委会主席,但其实他被视为第二选择。议会勉强批准桑特的任命案,但他所领导的执委会则获得强力的支持(416票赞成、103票反对)。[2]
1994年3月30日,奥地利、瑞典、芬兰和挪威的入盟协商完成。各国举行公民投票,除了挪威以外,其他各国均通过加入欧盟的提案。然而,挪威与冰岛、列支敦士登等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在1994年1月1日加入欧洲经济区。瑞士曾计划加入欧洲经济区,但遭到公民投票否决。隔年,《申根公约》正式生效,到1996年年底已扩展到近乎全欧盟会员国。1994年1月1日,欧洲经济暨货币联盟(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 of the European Union)进入第二阶段,成立欧洲货币管理局,1998年一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年欧元开始运作,2002年1月1日,硬币与纸币开始流通,完全代替旧有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