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是孝子吗?

2025-05-07 23:04:42
推荐回答(3个)
回答1:

  乾隆生母享尽孝子福

  都说红颜薄命,其实也不尽然。作为雍正的侍妾、乾隆的母亲,钮钴禄氏即便不是中国最有福气的后妃,至少也能进前三。

  关於乾隆的种种传说,最离奇的莫过於他的身世,几百年来,民间有不同的版本。不过,正史明确记载着他是雍正侍妾钮钴禄氏在“潜邸”时所生。钮钴禄氏到底是不是乾隆的生母,她是谁?

  入雍亲王府不争宠

  钮钴禄氏是四品官典仪凌柱的女儿。钮钴禄氏少年时被皇家选中,13岁那年,她被指配给了康煕的四皇子胤禛。进雍亲王府时,她并没有正式的侧福晋名份,只被称作“格格”。

  “格格”原本是满族人对女儿的一种称呼,不过钮钴禄氏的“格格”只算是胤禛的姬妾之一。如果一定要类比的话,大约就相当於《红楼梦》中贾琏的通房大丫头平儿一类的地位,介於妾婢之间。

  钮钴禄氏比胤禛小12岁,她进入雍王府时,胤禛早已有妻有妾。嫡妻乌喇那拉氏,是正白旗内大臣、一等公费扬古之女,其家族十分显赫,令顺治一门心思想当和尙的孝献皇后董鄂氏就出自此间。胤禛在迎娶了乌喇那拉氏后,康煕又将选秀中的佼佼者李氏、年氏指给他为侧福晋。

  年氏之父为巡抚年遐龄,兄长年羹尧更在胤禛争夺皇位继承权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因此胤禛继承帝位的当年,便将年氏封为贵妃。相比之下,李氏的家族没有那麼兴旺,李氏也只在雍正年间封了个齐妃。

  这两名侧室都分别生下了三子一女——只是很不幸,李氏的三子中,弘盼、弘昀均夭折,弘时虽然成人却又在雍正年间死得不明不白。而年氏的三个儿子连同一个女儿,都死於襁褓之中。

  雍王府里有这样高贵的妻和擅宠的妾,钮钴禄氏也就不太可能受重视,不过她似乎也很淡然。雍王府里的另一位“格格”耿氏也和她一样,对争宠不是那麼上心。因此她们都只生了一个儿子。

  诞乾隆惹民间流言

  康煕五十年八月十三深夜,18岁的钮钴禄氏在雍亲王府邸生下弘历,也就是未来的乾隆。

  民间盛传钮钴禄氏在生育前后有换儿内幕。那麼乾隆眞是换来的?翻查清皇室的《宗人府则例》,答案是“岂有此理”。

  首先,由於宗室子女直接关系到皇族血统,从顺治年间就有规定:亲王以下至辅国公以上皇族,无论正妻婢妾,一旦怀上身孕就要上报,生下了孩子,就要由宗人府派专人於降生三天内亲往查看,随后在该年正月初十以内,由长史、司礼长、典卫等官员联合签名,接生婆和在场人等都画押,具册交府编册。

  这些宗室子女的出生证明十分严格,上面不但要有生父生母的家世详情,还要记录当时的生育环境,而所有见证此事查勘此事的宗室大臣族长首领,还得统统签字画押,保证绝无虚言,否则甘受严惩。

  宗室若私自与民人结亲者,照违律治罪,私生儿女要“交旗安置”,只能过普通旗人的生活,不能享受宗室觉罗应有的待遇。

  王府宫廷和寻常百姓土财主家的后院是完全两码事,换个孩子谈何容易。这样的传说竟能成立,也可算是奇事一件。

  再者,弘历出生时还有8岁的三哥弘时,胤禛何必把别人的儿子弄来养?更别说那麼多宗室得在出生证上签名画押。

  何况钮钴禄氏并不得宠,雍王爷就算能花了大功夫搞定所有见证人,也没理由帮钮钴禄氏抱儿子。

  母因子贵获康煕赞

  弘历从小长得气宇不凡,“隆准颀身”,一副福相,而且天资聪颖,六岁即能诵《爱莲说》,成了胤禛最得意的儿子。

  胤禛精心安排了一场祖孙会,请康煕前往自己的园林游玩,就在其中的牡丹台,将弘历隆重推出。果然,康煕对聪明过人、谈吐不凡的弘历极为喜欢,也非常看重,大喜道:“此子福过於予。”

  接下来,康煕又召见了钮钴禄氏。这更是非常罕有的事情,因为钮钴禄氏只不过是诸多皇子姬妾中的一个而已。

  钮钴禄氏忐忑不安地拜见了自己几乎是从未谋面的公爹,正不知是怎麼回事,却听康煕赞道:“你是个有福份的人啊。”

  不久,康煕就让胤禛将弘历的生辰八字送入宫中详解。当八字算出结果后,康煕更令人将弘历接入颐和园,安排住入澹宁堂,接着又带回皇宫,并郑重交代自己的贵妃亲自照看。

  在弘历之前,只有一名皇孙得到了养育紫禁城的待遇——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

  弘历很快便后来居上,使弘晳黯然失色。康煕不论是去避暑,还是去狩猎,都要把弘历带在身边。对於弘历的敎育他更是重视,让他在宫中读书。弘历也确实不负重望,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骑射功夫都远在其他皇孙之上。

  据说,康煕“灼然有太王贻孙之鉴,而燕翼之志益定”。也就是说,康煕因为看重弘历,而下定了传位胤禛的决心。

  成雍正后宫之主

  康煕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煕在畅春园病倒了,命胤禛代行天子之职祀天。当月甲午,69岁的康煕去世。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雍正元年八月甲子日,雍正召见诸大臣,宣布已定下了储君,并将这道定储的诏书密封入锦匣,藏於养心殿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之后,雍正才开始册封后妃。

  同年十二年丁卯,册后妃的诏命下达,嫡妻乌喇那拉氏为皇后、年氏为贵妃,钮钴禄氏,得到了仅次於年贵妃的封号:熹妃。

  雍正元年(1723年)十一月十三,雍正在选派儿子代己前往康煕景陵致祭时,无视20岁的弘时,而选择了年仅12岁的弘历。

  朝臣和宗室们对这个风向标所代表的含义自然非常明白。母凭子贵,也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紫禁城里的事情从来都是这样,朝廷上权力相互博弈,后宫的争夺亦风起云涌,二者互为表里。

  年贵妃因其兄年羹尧权倾一时,在后宫得到了专宠。不过在年

  羹尧失势后,加上儿女频频夭折,年贵妃很快就在雍正三年病倒了。十一月,曾经宠冠后宫的年贵妃在绝望中病逝。雍正顾念旧情,为年氏上谥曰“敦肃皇贵妃”。

  不久,已被连贬一十八级、发往杭州看守城门的年羹尧被雍正赐死。这个时候,离年贵妃辞世仅有一个月的时间。

  雍正在打击政敌方面,不但尖刻,而且六亲不认。继位不久,雍正将曾与自己争位的同胞弟弟允禵囚禁景陵;雍正四年正月,他又将另一劲敌和硕廉亲王允禩及其同党允禟逐出宗室,允禩的嫡福晋则被强令离婚。接着他还给这两位亲弟弟起了新名字:“阿其那”、“塞思黑”,意为猪狗。不久,允禩、允禟便死於圈禁。

  这种做法引起了不少皇族宗室的不满,这其中便包括弘时,这使得雍正火冒三丈。雍正痛斥弘时,并撤去他的黄带子,赶出紫禁城,交给履亲王允祹管敎。

  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申时,24岁的弘时在被雍正断绝父子亲情一年后,含恨死去。实际上,弘历也对父亲的做法深为不满,只是他从不表露出不满。等到他为帝后,便立刻为早死的三哥弘时和叔伯们平反了。

  弘时死后,其生母齐妃李氏也沦为后宫中可有可无的人物。

  雍正九年九月,雍正的元配嫡妻皇后乌喇那拉氏一病归天。

  这样,钮祜禄氏成为雍正后宫的眞正女主人,这时的她已经晋封为“熹贵妃”了。

  “以天下养”的太后

  雍正十三年八月十三,58岁的雍正病逝於圆明园,弘历顺利接任,改元乾隆。44岁的钮祜禄氏成了第一贵妇,称“崇庆皇太后”,居慈宁宫。

  钮钴禄氏在雍正朝所有后妃中,从未明确表达过争宠的言行,然而她却得到了其它后妃穷一生心力都没有得到的地位。谁也没想到,这样顶级的富贵荣华和子媳孝敬,她还要享受40多年。

  乾隆对母亲的孝顺简直难以置信,号称“以天下养”。以全国财力,来奉养这一位老太太,眞是令人惊心动魄。当然这也与他花钱如流水的人生观有密切的关系。

  乾隆一生,喜好游山玩水,而每次外出,他都一定要把皇太后带上,而且太后的车驾和座船也一定是最醒目的。钮祜禄氏在整个太后生涯中,三游五台三上泰山四下江南,而谒陵和秋猎更是场场不落。前半生被关在黄院子里的钮祜禄氏,在后半生饱览了江山风光。

  最能体现钮祜禄氏下半生奢华的,当然还要数她的几次大生日。只要她过生日,乾隆就一定要带着王公大臣一起祝寿。

  其实乾隆年间局势并不平安,初年有弘晳篡位变故,后来又有多次战事,然而钮祜禄氏的生日却从来没有因此降格过一次。

  在钮钴禄氏60岁大寿前一年(1750年)四月,乾隆在好山园旧址大兴土木,建“清漪园”,并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山前建起为母亲祈福的“大报恩延寿寺”。

  “清漪园”,即“颐和园”。这座世界级园林的兴建,只是乾隆为母祈福的一件寿礼而已。

  钮祜禄氏余下的漫漫人生,都是在这样的舒坦中轻松渡过。她没有权力欲,最多就是颁两道按规矩必须由她颁布的懿旨,将儿子的妃嫔晋升一下而已。

  乾隆四十二年,一向身康体健的钮祜禄氏已是85岁高龄。

  正月辛巳,正在圆明园过冬的钮祜禄氏偶感风寒,14天后的正月二十五,她安然逝于长春仙馆。第二天,乾隆为她为谥号为“孝圣宪皇后”,并普免天下钱粮一次。在钮祜禄氏下葬前,67的乾隆不顾群臣劝阻,坚持每天前往灵堂祭奠行礼。

  在礼仪都行满后,四月癸丑日乾隆往谒雍正泰陵,而同一天“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的棺木也由北京城迁到了泰东陵。她的棺木所过之处,当地的该年赋税均减十分之七。

  五月,钮祜禄氏的牌位奉入太庙。再往后,其谥号不断增加,从乾隆年间的“崇德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皇太后”,一直到嘉庆年间的“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http://www.usqiaobao.com:81/qiaobaoweek/html/2008-03/30/content_21893.htm

回答2:

1、乾隆是孝子。
2、答案依据:下面的四则事例可以说明
(1)乾隆帝视钮祜禄氏为国母,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
(2)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
(3)平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大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善至于终身。
(4)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谥号定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因此后世称其为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3、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4656/74656.htm#1_3

回答3:

即便是皇帝,也无外乎是人。
他是孝子。
父亲死了,没有人能跟他争江山,对母亲孝顺,很正常。
乾隆本人就提倡以孝治天下。
就算是作秀好了,你见过有一个秀做60年的么?
母子亲情本来就是帝王家最难得的一点感情了,他要这些都是假的,怎么可能活那么大岁数。
孝顺是出于为天下做表率,但也是出于人的正常感情。两者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