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热系统是海水中元素的源或汇吗

2025-04-23 22:56:3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可以通过测定温度的高低以及是否存在较大的地质构造来判断是否为热液矿床。 热液矿床 1、定义: 热液矿床又称汽水热液矿床(hydrothermal oredeposits),是指含矿热水溶液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在各种有利的构造和岩石中,由充填和交代等方式形成的有用矿物堆积体。热液矿床是后生矿床。热液矿床是各类矿床中最复杂、种类最多的矿床类型,可在不同的地质背景条件下,通过不同组成、不同来源的热液活动形成。 2、主要特点: 1、 成矿物质的迁移富集与热液流体的活动密切相关。流体以水为主,基本成分有K、Na、Ca、Mg等离子、F,Cl,B等挥发性;金属元素Cu、Pb、Zn、Au、Ag、W、Sn等; 2、 成矿方式主要是通过充填或交代作用; 3、 成矿一般晚于围岩,属后生矿床。成矿过程中伴有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围岩蚀变,且常具有分带性。 4、 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断层、节理、褶皱)。构造既是含矿流体运移的通道,也是矿质富集沉淀的主要场所。 5、 成矿介质,矿质以及热源直接控制着热液矿床的形成,三者的来源往往复杂多变,既可来自同一地质体或地质作用,也可具有不同的来源。 6、热液矿化往往呈现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原生分带。 7、形成的矿床种类越多,除铬,金刚石,少数铂族元素矿床外,多种金属,非金属矿床的形成都与热液活动有关。因此热液矿床拥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8、形成温度多在50-400℃。 3、形成原因: (1)、岩浆成因热液 岩浆结晶过程中从岩浆中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最初是岩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含H2S,HCL,HF, SO2, CO, CO2, H2, N2等挥发组分,具有很强的形成金属络合物并使其迁移活动的能力。 (2)、变质成因热液 岩石在进化变质作用过程中嗦释放出来的热水溶液。岩石遭受进化变质作用时,伴随矿物的脱水反应,脱水变质的强度成正比,有的热液矿床主要是在变质水参与下形成的。变质成因热液也具有很强的溶解迁移金属络合物的能力。 (3)、建造水 沉积物沉积时含在沉积物中的水,因此又称封存水。建造水广泛见于油田勘测过程中。有的低温前行矿床主要与建造水构成的热液活动有关。 (4)、大气水热液 包含雨水,湖水,海水,河水,冰川水,和浅部地下水。加热的大气水广泛的参与热 液体成矿作用。在岩浆流体成矿系统中早期成矿以岩浆流体为主,但中晚期常有不同比例的大气水混入。 (5)、地幔初生水热液 地幔源挥发分流体,其最初来源可以使核幔脱气,也可以使大洋岩石圈俯冲到上地幔中脱气,是在地幔中形成的一种高密度的超临界流体。挥发成分以水和二氧化碳为主。参与热液成矿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幔源C-H-O流体溶解深部成矿元素并带入地壳成矿。 2) 幔源C-H-O流体改造地壳物质,使其中的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转移成矿。 3) 幔源C-H-O流体含有较多的碱质和硅质。直接为某些热液矿床提供这类位置。 4) 幔源C-H-O流体可以在地壳中产生异常的地热梯度,加速地壳浅层水的深循环,或与浅层水混合形成对流的循环系统而成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