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出国留学,家长要做哪些事,建议如下:
要考虑到送孩子出国那些“残酷”的“可能”
父母的缺位对孩子成长影响不可低估,若把握不好,孩子就像一根断线的风筝,最终落在哪里,完全是个未知数。正在申请留学的家长,或是准备近几年送子留学的家长,你一定、必须、绝对需要知道这些"残酷"的"可能"!”这里提醒广大家长,在把孩子送出去之前要做好一切心理准备,不要只是寄予一个“孩子在异国他乡会变得更好”的愿望。
最好去当地考察
如今去国外读高中、初中的“低龄化留学”越来越多,这更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来做好准备。在留学选校前,可以多收集一些学校的信息、资料,对学校有一定的了解,而且还要考虑孩子对学校开设的高中课程是否感兴趣, 跟孩子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是否一致。平时多参加一些教育展,当面与校方沟通交流,获取第一手材料信息。另外,寒暑假还可以带孩子亲自去参观、考察目标院校。或者让孩子参加学校举办的国外夏(冬)令营(是直接与当地学生一起上,而不是游学团),亲自体验国外校园生活。
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积极引导
首先,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应当明确不管是留学还是在本国学习,都是为孩子寻求发展,而不是功利性地搞面子工程,或与他人盲目攀比。
其次,家长在送孩子出国前要对孩子的实际能力做客观分析,是否真的适宜在国外生活,不是每一个青少年或未成年人都适合出国留学。出国留学的学生需要健康的心理、自我管理的能力。国外的学习非常宽松,实践安排都靠自己管理,而且国外性开放理念也对年幼的孩子是个考验。
一、家长自身的心理准备
出国留学,表面上看是孩子的事情,但是,却牵动着每一个家长的心。这时候,需要做准备的除了孩子外,家长自身的心理准备却是重中之重。
首先,留学对于年轻的孩子们来说,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挑战,更是涉及身体、心理等承受能力的一系列考验。那么,在留学前,家长最要做的就是以自身心态稳定来影响孩子的心情,以自己的包容和行为带给孩子健康的心态准备。
其次,千万不要让孩子因“被留学”而困扰。因家长的一厢情愿而导致的“被留学”最容易让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会让孩子出现由于心理准备不充分而导致以后的亲子交流障碍,进而影响孩子的留学生活,很多孩子也因此不会完成学业。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也许在留学心理准备上,家长要做的调适与准留学生本人相比还要更多。家长也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趁着还能改变时要挽回可预期的损失。
二、帮助孩子适应新文化
一般来说,走出国门后孩子如果出现留学国家文化难适应的障碍,通常与孩子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如,原本就性格比较内向,在国内时可能就在人际交往等方面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一旦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却没有做好足够充分的准备,那么不同文化所带来的冲击,就会让他们感到更加无所适从。有些家长会误以为让孩子出国留学,就能够激发起他们主动积极进行人际交往的兴趣,提高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大多数情况下,这些孩子不仅很难靠出国摆脱困境,往往还会出现严重文化适应不良的状况,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
所以,语言交流障碍、生活习惯迥然不同。只有在留学前对目的国做好充分了解,并对自身心理状况进行足够的调适,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的生活。家长要提前帮助孩子准备相应的资料,或者与曾留学过目的国的人去交流,让孩子在起程前往留学目的国之前要好好补补文化风俗课,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民情、生活习惯和礼仪禁忌,尽快适应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落差。这也是目前家长能为孩子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