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里抗英遗址历史事件 简短一点,急~

2024-05-16 04:53:29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底,英军攻占广州越秀山上的四方炮台,并与当地清政府签订《广州和约》,在获取清政府赔款之后同意撤回香港御梁。自此期间有英国士兵到三元里抢劫财物、强暴妇女,村民韦绍光之妻被调戏。此举激起当地民众愤怒,三元里及其附近乡村的一万多乡勇结集起来,向英军围攻袭击。

民众手持大刀、长矛等传统兵器,趁著天气阴雨,诱导英属印度陆军30人小分队到潮湿的沼泽地,在火枪无法射击发挥武器优势的情况下,重重围困印度军。英军派出两个海军连,携带不怕雨淋的“雷管枪”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久的印度军撤回了英军阵地四方炮台。

而民众不依不饶,包围了四方炮台。了解到情况后,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广州知府余保纯,如果不解除义勇包围,英军主力将攻打并尽屠广州城。余葆纯向上级请示,广州城内的奕山等官员为了避免《广州和约》被废,令余葆纯劝退义勇,余葆纯从此也担上了"卖国贼"的恶名。

当地民谣:“一声炮响,二律埋城,三元里顶住,四方炮台打烂,伍紫垣顶上,六百万讲和,七钱二兑足,八千斤大炮未烧,久久打下,十足输晒。”

扩展资料:

原因

直接原因

1、 英军开棺暴骨(停战后,部分英军开进城北双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椁,英军开棺看尸)

2 、英军劫掠财物

3 、英军强奸、调戏妇女(有名姓记载的:村民韦绍光之妻李喜)

根本原因 :   因清政府腐败,导致中国落后,英军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利而入侵中国。

导火线 :   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劫,昏郑漏庸无能的清政府无法领导反侵略战争,不能也无法组织有效的反抗。

伤亡

按国内通行说法,此战共毙伤英军少校军需毕霞(Beecher 一译比彻)以下近50人,生俘10余人(一说歼敌二百镇丛运余人)。而据卧乌古报告,为战死5人,受伤23人,毕霞系“疲劳过度而死”(另一说法死7人,伤42人)。

回答2:

中英签订《广州和约》后,英军窜扰三元里,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三元里村民及附近团闹拍练多次击退英军,并最终信弯扮滑灶将英军分割包围。英军向清军施压,清军遂解散团练,英军的围困被解除。

回答3:

事件:是鸦片战争时期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1841年5月25日,英军攻陷广州城北诸炮台,设司令部于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5月27日与英订立《广州和约》,以支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氏隐毁,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墨迹未干,英军就歼备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广大民众义愤填膺,各地团练共图抵抗。南海、番禺百余村团练手持戈携大矛犁锄,群起围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军司令卧乌古亲自带兵出击。31日清晨,广州手工业工人以及附近州县如花县、增城、从化等地团练也陆续赶来,围台民众增至数万,相约饿死英军。卧乌古不敢再战,转而威胁官府,扬言毁约攻城。奕山等闻讯恐慌,急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先安抚英军,复率番禺、南海两县令向团练中士绅施加压力。士绅潜避,团练逐渐散去,台围遂解。

回答4:

签订了巜搏缺广州和约》后,英军窜拢三元里,三元里的村脊银伍民多次反抗,最樱或终把英军击败。后来英军向清军施压,围困才被解除。

回答5:

唉,能怎么样。就是写一些,比如三元里,的那些市民非常勇敢,能语音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