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生存就是人生
下来的主要目的。
然而同样是生存,方过程是
不同的。有人为自己生存,
有人为家人,朋友而生,
有人为社会,更有人为整个
世界,主要看你的精神境界
达到了哪种程度。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人生的
哲学,请读一读下面的文章
作者:冯友兰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我曾提出,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这里更清楚地解释一下这个话的意思,似乎是恰当的。
我在《新原人》一书中曾说,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在于人做某事时,他了解他在做什么,并且自觉地在做。正是这种觉解,使他正在做的事对于他有了意义。他做各种事,有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合成一个整体,就构成他的人生境界。如此构成各人的人生境界,这是我的说法。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与其他任何个人的都不完全相同。若是不管这些个人的差异,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可以做些事,其后果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已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还有的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他真正是有道德的人,他所做的都是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的道德行为。他所做的各种事都有道德的意义。所以他的人生境界,是我所说的道德境界。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这四种人生境界之中,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自然境界最低,往上是功利境界,再往上是道德境界,最后是天地境界。它们之所以如此,是由于自然境界,几乎不需要觉解;功利境界、道德境界,需要较多的觉解;天地境界则需要最多的觉解。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天地境界又可以叫做哲学境界,因为只有通过哲学,获得对宇宙的某些了解,才能达到天地境界。但是道德境界,也是哲学的产物。道德认为,并不单纯是遵循道德律的行为;有道德的人也不单纯是养成某些道德习惯的人。他行动和生活,都必须觉解其中的道德原理,哲学的任务正是给予他这种觉解。
生活于道德境界的人是贤人,生活于天地境界的人是圣人。哲学教人以怎样成为圣人的方法。我在第一章中指出,成为圣人就是达到人作为人的最高成就。这是哲学的崇高任务。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说,哲学家必须从感觉世界的“洞穴”上升到理智世界。哲学家到了理智世界,也就是到了天地境界。可是天地境界的人,其最高成就,是自己与宇宙同一,而在这个同一中,他也就超越了理智。
中国哲学总是倾向于强调,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换句话说,他是在觉悟状态做他所做的事,别人是在无明状态做他们所做的事。禅宗有人说,觉字乃万妙之源。由觉产生的意义,构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中国的圣人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中国的哲学也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及其教条和迷信,必将让位于科学;可是人的对于超越人世的渴望,必将由未来的哲学来满足。未来的哲学很可能是既入世而又出世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 .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命题,它其实就是关于人类的由来和对生命的理解这种高深的哲学命题。
这类问题,很多人都思考过,但似乎没有一个最终能令众人接受的答案。而且人们也一直在不断地寻找着最终的答案。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对这个答案的寻求呢?
现在很多人开车,但没几个人会制造汽车,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不知道汽车是怎么来的,可这并不妨碍对汽车的使用,只要你好好遵守交通规则就行了。至于那汽车是怎么来的,那是工程师和科学家的事,开车人不必太过虑。懂一些汽车工程的知识,那很好;不懂,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关于人类的由来和对生命的理解这种高深的哲学命题,同样是这样。这些是哲学家和科学家的事,而且因宇宙观的不同有着很不同的理解,甚至因理论体系的不同都有着不同的理解。一般人不懂这些,那是很正常的。
人的能力很有限,不可能什么都懂,也不可能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就象你不可能在你家的后院造出宇宙飞船一样,这不是你的错,只是你的要求远超出你目前的能力而已。但这不表示你永远做不到,你要是真的想造宇宙飞船,你第一步要做的是去学航天工程,而不是在你家的后院冥思苦想。
同样,你如果真是很想找到关于人类的由来和对生命的理解这类命题的答案,你第一步要做的是去学哲学和其它相关的科学课程。
普通人很想知道关于人类的由来和对生命的理解这种命题的答案,是很正常的事。思考这些问题的解答,也是无可非议的,只是不要远远超出本身能力而为之,那只会造成思维混乱和崩溃。要知道,工程师的事让工程师去做,哲学家的事让哲学家去做,这才是合理的。你如果想去做,不是不行,但首先你得使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或哲学家,这样才能做好。
这一类的哲学命题因为用的是自然语言,所以一般来说中学生都可看懂,这样给普通人造成一种错觉,以为很容易理解,谁都可以对此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
这种情形有个很典型例子,就是在中国差不多人尽皆知的哥德巴赫猜想,即人们所说的(1+1)。由于该命题的表述,中学水平的人就可看懂,“20多年有成千上万的业余爱好者”(中国科学院研究员李福安语)在狂热地进行着他们的“研究”,并不时传出“农民成功证明哥德巴赫猜想”、“拖拉机手摘得‘皇冠上的明珠’”等爆炸性新闻。
中国的顶尖科学家当然有他们的看法,“据估计,全世界约有二三十人有能力从事猜想的求证”。首届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说:“一些业余爱好者会一点儿数学,有一点儿算术基础,就去求证(1+1),并把所谓的证明论文寄给我。其实像哥德巴赫猜想这样的难题,应该让‘专门家’去搞,不应该成为一场‘群众运动’”。
类似的情形在哲学领域也很普遍,但在工程科学领域就很少见了,皆因在那里通常是用专门语言来表述,而非自然语言。大概没几个人会说他们可造出航天飞机,因为那些机械结构蓝图和电气线路蓝图就不是非专业人员可看懂的。
命题表述的简单并不表示研究过程的简单,这没有必然的关系,只不过是人们的错觉而已。
中科院的科学家早已给出了劝告:“民间人士热爱科学的热情应该保护,但我们不提倡民间人士去攻世界数学难题。他们可以用这种热情去做更合适的事情。”李福安院士说,“从来稿中可以看出,不少作者既缺乏基本的数学素养,又不去阅读别人的数学论文,结果都是错的。”
普通人很有兴趣人类的由来和对生命的理解这类哲学命题的研究,是很正常的。思考一下这些问题的解答,这种热情也是应该给予肯定。忠告是:如果真想在哲学研究上做出成绩,最好先系统地掌握相应的知识,以免走不必要的弯路,或者象吴文俊大师说的:让‘专门家’去搞。普通人享受研究成果就是了,这没有什么不妥的,就像我们开着汽车而未必一定要理解它是怎样造出来一样。
不是你的领域里的东西你不理解,这很正常。我们应该有正确的认识去寻找答案。
人生下来就是奔向死亡的,这是一个过程!
小时时享受,青年是为自己付出,结婚后为家人付出,老年时又享受,欢乐,痛苦由自已选择和体验。
人生下来就是为了活下去,这就是"生" "活"
受苦的,和我一样,我12,每天都要被家长骂,老师吵,还要升学复习,只有玩玩游戏才能有信心,还老被我妈发现,除了受苦还是受苦,人就不应该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