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高二大多同学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这里牵扯到水解和电离的问题。我这样解释看你是否明白,希望能帮到你。
在理解质子守恒时我常常对大家说,原来水电离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是一样多的,很好理解。
H2O
≒
H+
+OH-然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或者氢氧根离子跟盐中的弱离子反应生成了对应的弱酸或者弱碱,造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再相等,就出现了溶液显酸性或者碱性。那么你反过来写质子守恒时就可以用“追踪”的方法,谁“H+"或“OH-”哪里用了就把它找回来加上就可以了。
例如:Na2CO3的水解分两步,CO32-+H2O
≒
HCO3-+OH-
HCO3-+H2O
≒
H2CO3+OH-
很明显
CO32-到最后的
HCO3
-和
H2CO3分别消耗的H+为一倍和2倍的关系,所以最后的守恒关系为:C(OH-
)=C(H+
)+
C(
HCO3-
)+2C(H2CO3)
那么NaHCO3的水解只有
HCO3-+H2O
≒
H2CO3+OH-这一步,但同时还有HCO3-的电离
即:HCO3-
≒CO32-+H+
这一步是多出H+的,多出的和产生的CO32-的量相等,当然到最后应该把多出的H+减掉,相当于减去CO32-的浓度。即:
C(OH-)=C(H+
)+
C(H2CO3)
-
C(CO32-)
碳酸根是由碳酸氢根电离出一个H+得到,溶液中水电离出H+就等于总质子数减去碳酸氢根电离出H+
只根据质子守恒 不能减去碳酸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