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1999年计划生产率为A,则2000年的计划生产率为
(1+8%)*A,而实际级生产率为(1+10%)*A
计划完成相对指标=A/{(1+8%)*A}=93%
其经济意义:(1)反映总体内在的结构特征;
(2)用于不同对象的比较评价;
(3)反映生产发展变化的过程和趋势。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实际完成的量/计划增产后的量
=(1+10%)/(1+8%)*100%
=101.85%
构成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包含范围是决定它归属的依据。如,工人劳动生产率=产值/工人人数,它反映的是平均每个工人创造的产值,所以它属于平均指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值/全部员工人数,它反映的是企业中平均每个员工创造的产值,非生产人员也进入了计算范围,它属于强度相对数。
一般的,若没有给出劳动生产率公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内容,都可以把它看成是强度指标。若给出了分子与分母的内容,就要分析其分母包含的范围后,再按以上条件决定它的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