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部,民间的叛乱且不说,朝廷里,以荀彧为代表的汉臣是坚决反对曹操称帝的,这些人的力量绝不可小视。而关于曹操这个人,他的内心是很复杂的。
从他一声的言行中可以看出,曹操本人一直有一个忠臣的梦想,这可能是他终生不称帝的最主要原因。
曹操的一生,实在是不容易。曹操从汉末大乱以来,直到他自己去世,几乎一直在南征北讨中度过。连绵的战乱,让曹操对于称帝这一激化矛盾的行为不敢轻举妄动。
曹丕继位时,天下略以大定。中国北方的叛乱基本已经消除。在朝廷里,荀彧等汉臣一派已死,新生力量中,基本没有倾向于汉朝的实力派,曹魏政权的内部环境已经肃清。
而外部环境下,三国鼎立的局面业已形成。尤其是孙刘两家的矛盾激化更是给了曹丕可乘之机,让曹丕可以从容的搞政变。
但这些原因都不是主要的。
最主要的原因是,曹操是草创之主,一辈子南征北讨功业显赫,四海宾服。只要曹操活着,没有人能够真正威胁到他,称不称帝只是换个名头而已,实际意义有限。
而曹丕不同,曹丕的地位是继承来的,继位以前,曹丕既无文治也无武功,他需要加强自己的统治合法性,需要团结政权内部,需要封赏部下来给自己赢得忠心,而这其中最有用的办法就是——称帝。
所以曹丕称帝了,曹魏政权正式名正言顺的诞生,曹丕也就成了开国之主。更重要的是,曹丕不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篡汉”,而是名正言顺的接受献帝禅让“代汉”,无论从现实还是历史角度上讲,曹丕这项操作,都是很成功的。
曹操何等智慧,当时局势不明怎么会贸然称帝
因为曹丕本来就想称帝碍于曹操的阻拦才没有,等到曹操过世曹丕总算没有了阻力所以毅然选择强迫汉帝禅让皇位然后称帝
曹操比曹丕更聪明,一旦篡汉,汉贼实属,必会引来很多汉臣和诸侯的讨伐,曹丕是被司马懿诱骗去称帝了,然而司马懿也没有料到,曹丕却一直防着他
曹操之所以没有称帝,原因主要有三:
一、名不正言不顺。曹操一直以来都是以汉朝丞相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曹操如果登基,就是以臣子身份登位,按封建正统思想来看属于以下犯上,夺国不正,会被世人诟病。
二、汉朝正统地位仍比较得人心。汉朝经过四百多年的统治,正统地位深入人心,非一时所能改变,所以当时虽然诸侯混战,但基本都以获得汉朝职位任命为荣,如曹操稳定袁绍时曾许他大将军之位,袁绍也因为这一许诺而放弃在曹操准备未充分时攻打他。
三、曹操并未有篡位之心。曹操一直以来都是以做汉朝能臣为自己的目标,虽然最终成为了权臣,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始终无篡位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