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柯山游记
国庆节放假的时候,我和妈妈、爸爸、蛋姐姐、称于哥哥,我们一起去玩烂柯山。我们刚刚走进烂柯山,我觉得有点累了,就叫我妈妈背,但背了一会我就不背了。路上,我看到了一片树叶,还有一个小孩子和他的爸爸也在爬烂柯山。还有一群山羊在高高的山的洞边。爬着爬着,我看到一个标志,但字宝宝我不认识。
继续走,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然后可以看到烂柯山了,我不知道是什么名字,还以为是假柯山呢,妈妈告诉我是烂柯山,后来我知道了。我们来到售票处,爸爸给售票阿姨一叠钱,阿姨给我们四张票。
我们又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碰见了一扇们,有很多人在休息,我也觉得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了一会儿。后来我们又走了很长的一段路……,我们爬到上面去了,有好多的菩萨站在那儿,我摸摸这个摸摸那个……。妈妈告诉我那是八仙过海的八仙,然后我又下来了。妈妈、蛋姐姐要上厕所,我要跟着去,妈妈和蛋姐姐说:“难为情。”我只好又爬上山去,爬到上面,我就发现一个老人,他就是天上的神仙玉皇大帝。妈妈上好厕所后问爸爸:“一柳在哪里?”爸爸说在山的上面。妈妈就叫我下来,我就不听,谁叫她们刚才讲我的。妈妈不理我,他们就走了,我就走下来,追上去了。
我又看见一个标志叫“停止吸烟”(禁止吸烟),又看见了两个标志,觉得很动心。然后我们又走上去了,又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妈妈说这这是去烂柯山的路上,真正的烂柯山还没到呢。我看见前面的卖东西的地方有一个小手机,是蜡笔小新手机,我很想买,妈妈说呆会儿买。我们又很长的一段路……。我发现前面又有拜佛的的珠子,一把剑,这拜佛的的珠子和蛋姐姐以前送我的一摸一样。
我们又走呀走呀,看到了一个大池塘,有许多荷花,妈妈说烂柯山到了。我们来到了剪票处,有聂卫平、马晓春来到烂柯山围棋比赛的图片,我和妈妈一起看了起来。妈妈说烂柯山是围棋的仙地,要下围棋就要来看烂柯山,妈妈小时候经常来的。
进入了真正的烂柯山,看到了有四只眼睛的水井,水井里看到了我和妈妈的倒影。我们开始爬烂柯山了,山很高,有好多台阶,爬呀爬呀终于爬到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洞,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很大很大的围棋,比我的人还要大,妈妈说这就是她给我经常讲的《烂柯山的传说》中的神仙老爷爷下围棋的地方。爸爸拿出了他带来的围棋,他老早就说了要和我在烂柯山上下一局,还说要打败我,我可不怕他。我和爸爸就坐在大围棋上下围棋。有很多人来看我们下围棋,我们下到中盘的时候,一个小弟弟也看我们下围棋,我奇怪地轻轻地问妈妈:“怎么这么多人来看我下棋?”妈妈说:“烂柯山是围棋的发源地,他们是来感受围棋的仙气的。他们中很多人肯定是会下围棋的。”但小弟弟不礼貌拉了一泡尿。边上的一个小哥哥和我下了一盘,小哥哥很厉害,我说:“我下次一定打败他。”
然后,我和爸爸、妈妈、蛋姐姐、称于哥哥下山来了,又走了一段很长很长的路,又跟刚才一摸一样的过来,又看到一摸一样的东西。称于哥哥给我买了刚才我想要的蜡笔小新小手机。又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又来到售票处,我们又看到了山上的山羊。来到了鱼庄,外婆、大阿舅、大阿母、二阿舅、二阿母、姨娘他们已在等我们了。二阿舅带我看了水池里好多鱼,我们一起吃鱼呀有好多好多的鱼,我们爽爽快快地吃了一顿午餐。我们又坐小车回到外婆家又到大阿舅家。我们休息了。
妈妈早就说要带我到烂柯山玩,可到今天还没有带我去。突然,妈妈说:“明天到烂柯山玩……”“万岁!
”没等妈妈说完,我就叫了起来。妈妈接着说:“明天哥哥也要去。”
到烂柯山的路上,妈妈告诉我们烂柯山位于衢州城郊,又名石室山、石桥山。妈妈问:“你们知道烂柯山的由来吗?”“不知道!
”“是什么?”我急忙问。妈妈不慌不忙地说:“我来告诉你们吧。传说,古时候,有个叫王质的人上山砍柴,遇上两个仙人在下棋,于是,他就在旁边观棋。过了许久,仙人问他,你怎么还不回家?你的斧都烂了。那个叫王质的人回答一看,斧头的确烂了,他就下山回家去了。可是,没看见一个认识的人。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自己到了仙境了,所谓仙境一天,人间千年呀!
古时候斧头称斧柯,烂柯山便因此得名。”我也明白了,烂柯山为什么会被誉为“围棋之根”。
终于到了烂柯山。
我们先从南入口出发,走到梅岩,再从梅岩走到悦仙亭,都不怎么好玩,我心想:这么不好玩,早知道不来了。一共有八个景点,我们已走了七个地方,最后一个地方是天生石梁了,我猜:前面都这么不好玩,后面肯定也不好玩。到了那,我大吃一惊,只见山顶一条石梁悬空而架,仿佛是一座大石桥,石梁下一个大洞,高六十米,宽百米,南北深二十米跨度,“青霞第八洞天”,这就是王质遇仙的地方,石桥下地面被划成了围棋棋盘,那棋子有一张小圆桌那么大……
看到这,让我想起了朱熹的游烂柯山:
局上闲争战,
人间任是非。
空教采樵客,
烂柯不知归。
啊!
烂柯山,你是围棋之根。我爱下围棋,我爱烂柯山。
07年2月曾看过陈莉和袁国良的全本《烂柯山》,时隔五年两位演员比以前成熟许多,台上风采与日俱增。
因晚到落座时已是佯戴凤冠段落。小小一个夫妻间玩闹,看得出平日里朱买臣对崔氏常画饼充饥,也能见崔氏对富贵的向往。腹中饥饿,画的饼永远无法充饥,反会火上浇油,恼羞成怒。
雪樵
看台上朱买臣被悍妻逐出家门冒雪砍樵,无奈又凄苦。风雪中衣衫单薄,雪地里寸步难行,朱买臣照例打算回去苦苦哀求娘子放己过关。二十年的时长,朱买臣以为妻子已习惯窘况,殊不知妻子已腻烦之极,眼下正缺个导火索。
朱买臣的家常苦恼全在前两折,在家做小伏低在外又求财无门。戏的原意是倾向于朱买臣的,处处对比着,朱买臣步步退让,崔氏步步紧逼。
小袁的身段没得说,利落爽脆。现在的雪樵有改动过么?现场觉得变短了。
逼休
衣食无着、男人无望、媒婆撺掇,这三项足以使崔氏做出休弃的决定。虽然剧中还是朱买臣写了休书,实际是崔氏休了朱买臣吧。
朱说,二十年夫妻,这一年半载也不能等么?!汗,这已经是二十个一年,四十个半载了。官夫人的饼三年一画,也画了快七个了吧。朱买臣说的这么理直气壮,不脸红啊?(唉,男权社会这也是正当的)
穷不可怕,绝望才可怕,崔氏不是因穷而离开,应是绝望到极致了。
雪樵中朱买臣是饥寒交迫,难道家中的崔氏是腹中有食的?贫贱夫妻百事哀,崔氏有她的可怜可恨,朱买臣也同样的可怜可恨!
这一折戏很凛冽,两位演员都卯上了。
失崔
这一折的名字好似以张木匠的口吻来命名的么。
痴梦
惯常的戏剧手法,抛夫的崔氏再次孤苦无依,贫寒的朱买臣高中扬眉。
同样是梦,丽娘是爱得缠绵,张氏是新婚思夫,唯有崔氏梦里梦外都是从希望到失望再绝望。
最后那句“破壁残灯零碎月”与戏外可想象到的高床暖枕意气风发又是一次对比。
陈莉在这一折中的身段非常好看,眼里也有戏。
PS:衙役小贾就那么粉雕玉琢的出来了,嘿嘿。
泼水
崔氏半疯癫了,朱买臣容光焕发。
崔氏想着朱买臣能念在旧情收了她去,朱买臣顾着官家脸面借覆水难收回绝了她来。崔苦苦哀求,朱虽有所动但终不能退步。最终,一个打马走了,一个碧波水里寻了了断。
烂柯山整部剧都很强调对比。人物安排上前三折是朱弱崔强,后三折是朱强崔弱;情节上,朱先贫后富,崔先得势后遭弃;崔处处逼迫时朱唯唯诺诺,朱扬眉吐气时崔伏地求饶。这样无处不在的对比手法,令戏丰满了,人物也鲜活了。剧本中本有的“三从四德”“善恶有报”思想随着时代不同逐渐淡化,人们对崔氏渐渐有了同情。这正是戏曲的魅力所在,她不是死物,在已有的框架里留足空间,演员经过合理的二度创作,程式化的表演就会焕发新时代的光彩,用句恶俗的话叫“与时俱进”。
陈莉在烂柯山中戏份很重,除了雪樵每一场都有戏份,且一折比一折磨心。崔氏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力,少一分则展现不了崔氏的势利贪婪和世俗可恶,用力过猛则体现不出崔氏内心的无奈和悲凉。陈莉的表演很到位,身段也流畅,唯有痴梦之后唱念略显气力不够。
小袁的表演日趋成熟从容,嗓音状态保持得很好(只高音部分听着有些些发虚)。朱买臣前期的寒酸后期的光华灿烂,表演层次明显。
其他演员也很给力!上昆队伍就是齐整!
就更高的要求来说,12年《烂柯山》总体节奏太赶了些,戏卯得有点过,如果情绪上收敛点,情节铺陈得再细致点就完美了。
借刚看完时的微薄续在最后:
我:貌多娇,日难熬,二十年贫苦夫妻一旦抛。勤功读,屡不中,一朝得志马前泼水意气高。两个可怜人,一场疯癫戏。
夏花: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疯癫处亦见世态炎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