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症

2025-05-15 04:30:5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你好!首先祝你身体健康!以下我来给你谈谈关于“格林巴利综合症”的问题。
  格林巴利综合症(GBS)又叫多发性神经炎,属神经元性变性疾病。本病是指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症。任何年龄和男女均可得病,但以男性青壮年为多见。
  发病严重是可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核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约有5--7%患者和基因免疫异常或病毒感染所致。其余患者病因不明,有报道说和重金属,化学中毒以及周围环境有关。
  早期的治疗多以激素及营养疗法治疗,但疗效难以控固,由于本病导致髓鞘脱失致神经功能损害严重时继发轴索损害从而使神经功能症状进一步加重,故治疗疗效恢复不佳。
  ……
  4)综合治疗
  1.综合治疗与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继发感染是治疗的关键。吞咽肌及呼吸肌受累时咳嗽无力,排痰不畅,必要时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护理,多翻身,以防褥疮;面瘫者需保护角膜,防止溃疡。
  因本病可合并心肌炎,应密切观察心脏情况,补液量不易过大。
  2.激素应用有争议,可早期短时应用,疗程不宜过长,一般在1个月左右,急性严重病例可短期冲击治疗,氢化考的松5--10毫克/公斤/日或地塞米松0.3--0.5毫克/公斤/日。
  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应用,400毫克/公斤/日,共5天。应尽早用,但价格较昂贵。
  4.血浆交换治疗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治疗,初步认为有效,但需专用设备,且价格昂贵。
  5.适当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如辅酶A、ATP、细胞色素C等代谢性药物,亦可同时应用维生素B12。弥可保等。
  ……
  8)治疗建议
  治疗除正常的激素治疗外,应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肌体抗病能力。营养神经,中西医结合扩张微循环使受损残余神经得到充分的血供,预防病情继续发展。
  再以兴奋神经,激活麻痹和休克的神经细胞代偿损伤已损的神经细胞以增强神经细胞间的传导冲动恢复肢体功能。
  1. 心理:良好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请您消除不必要的焦虑、紧张情绪,精神紧张、情绪烦躁可使病情加重。
  2. 饮食:如无进食困难,您可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无刺激易消消化的食物;如出现吞咽困难,应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及早予以鼻饲流质。
  3. 休息和睡眠:避免强烈活动,保证充足睡眠,可预防心肌受损。
  4. 个人卫生:应用激素治疗时可有出汗增多,食欲增加,平时需勤更衣,勤擦洗,注意预防感冒。出汗多者需多饮水,补充足够水分。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每2小时翻身拍背,预防褥疮。
  5. 功能锻炼: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由大关节至小关节进行伸缩活动,肌肉按摩,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6. 出院指导:
  ① 尽量不去公共场所,预防感冒。
  ② 加强营养,进食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水果。
  ③ 坚持肢体功能锻炼,鼓励其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④ 出院后继续服药,定期复查。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药,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即使采纳为答案。

回答2:

这病本来就属于免疫系统疾病,输免疫球蛋白只能达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只能缓解,注意防止呼衰,观察血氧、血气。

回答3:

哎。。。。

不担也罢!!!伤心往事。。。。

回答4:

说实话 你在这里问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听说过这个病 听说这种病很严重的 你还是到各大医院去看看吧 不能耽误了

回答5:

格林-巴利综合征又称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迟发性过敏性自身免疫疾病。�
本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壮年,病前患者可以有感冒、流涕或腹泻等病史。1~2周后患者出现双手和/或双足的无力,并逐渐向双上肢及双下肢发展,同时可以伴有麻木感,病情严重时可以累及呼吸肌而导致呼吸困难,此时患者感到咳痰无力、气憋,若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本病还常累及面神经及后组颅神经,出现面神经麻痹、说话声音嘶哑、饮水进食发呛;一部分患者有双手、双足的痛觉减退伴有肌肉疼痛。病情在1周内可以继续发展,4周后开始恢复。根据上述的表现,经过医生的检查,患者的肢体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腰椎穿刺后脑脊液化验显示"蛋白-细胞分离"(脑脊液中蛋白的含量超过正常值而细胞数在正常范围),医生便可以诊断为此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有以下几点:①对症治疗。最重要的是防止呼吸肌麻痹。重症患者要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辅以机械呼吸机维持,并预防感染给以抗生素。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这是减低病死率的关键。②支持疗法。加强营养,不能进食者要及早插鼻饲管,灌以牛奶、菜汤及高营养物质;还要对患者的肢体进行运动以及步态训练,并配以针灸、按摩。③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疗效较好,并且安全,副作用少,但是价格昂贵;激素也广泛应用于治疗本病,但副作用较多,应慎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