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过半年吧!都难的!
历史沿革
红崖古迹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裔,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5]
战国后期,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夜郎国大部分疆域在今贵州境内)。[5]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在夜郎地区修筑"五尺道",并在部分地方设郡县、置官吏。[5]
西汉武帝在夜郎地区继续推行郡县制,同时开辟了从四川南部经贵州西部平夷(今毕节)至江(北盘江)、南到番禺(今广

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废思州宣慰司与思南宣慰司,保留水东土司与水西土司,同属贵州布政司管辖。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
1930年4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贵州,并在部分地区建立革命政权。1934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红二军团)进入黔东,建立黔东特区,7月成立了特区委员会,在沿河、德江、印江、松桃等县建立了县、区、乡革命委员会。1935年1月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
区划沿革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12月26日成立了贵州省人
1956年,四川省綦江县2个村划归贵州省鳛水县(后改称习水县)。
1965年,恢复都匀市建制,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首府。
1967年,设置六盘水地区,辖盘县特区(含
1987年,撤销六盘水市水城特区,设水城县和钟山区,六盘水市政府驻地改为钟山区。
1988年,撤销黔西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兴义县,设县级兴义市,为自治州首府。
1990年,撤销遵义地区赤水县,设县级赤水市。合并安顺市和安顺县,作为安顺地区行政中心。
1997年,撤销遵义地区和县级遵义市,设立地级遵义市,原县级遵义市改为红花岗区,原遵义县县城迁往南白镇。遵义市辖一区两市十县。
2000年,撤销安顺地区,设立地级安顺市,原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安顺市辖一区五县。
2003年,析分遵义市红花岗区部分地区,成立遵义市汇川区。
2011年,撤销铜仁地区,设地级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改为碧江区,原万山特区改为万山区。铜仁市辖二区八县。
同年,撤销毕节地区,设地级毕节市。原县级毕节市改为七星关区,毕节市辖一区七县。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