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用的是对偶,拟人的手法。
对偶:“留连戏蝶”与“自在娇莺”,“时时舞”与“恰恰啼”都是相对的,对仗工整。
拟人:把蝴蝶的姿态说成是在跳舞,把黄莺的鸣叫又说成是自由自在而发出的开心欢唱……
1、原诗出处
《江畔独步寻花》
唐代·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译文
黄四娘家花儿茂盛把小路遮蔽,万千花朵压弯枝条离地低又低。
眷恋芬芳花间彩蝶时时在飞舞,自由自在娇软黄莺恰恰欢声啼。
3、赏析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
4、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用的是拟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比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问
运用了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作品原文: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手法。
先用了对偶的手法,戏蝶对娇莺
然后是拟人,舞和啼这两个字就看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