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找咱治病是看得起咱,他们给了我们诊治的机会,我们才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积累经验、提高医术,我们应该把病人当做恩人。”宋兆普语重心长地说。
宋兆普出生在河南省汝州市纸坊乡陶村一个中医世家。15岁初中毕业后,开始跟父亲学医,传承中医医术,治病救人,至今已有38个年头,可谓一位名副其实的全科医生。1992年他开始接触到很多脑瘫患儿,到目前为止,已经收治了福利机构3000多名脑瘫弃婴,救治社会上的脑瘫患儿6000多名,被称为脑瘫孩子们的“爸爸”,曾获得“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全国基层优秀名中医”、“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省十大慈善爱心”、“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
父亲是指路明灯
“父亲非常严格,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要求我背医学书、守规矩,《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医宗金鉴》等都得背得滚瓜烂熟。”宋兆普回忆说,他的童年没有同龄小伙伴那样丰富多彩,几乎都是在医务室和读医书中度过,而他每天面对的则是数不尽的病人。
当父亲的医务室还坐落在乡下时,就有来自很多周围村子的村民慕名而来看病。小时候,宋兆普的家就是医务室,“我们家里安了68张床,我的家人跟病人住在一起。”宋兆普告诉记者,以前,他不理解父亲,因为这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现在,他不但理解父亲,反而更加佩服父亲的无私与伟大。
“在农村,医生是‘百家之奴’,随叫随到,哪有休息时间。”在宋兆普的印象中,父亲总是有看不完的病人,没有休息日,而这个习惯,宋兆普也从父亲身上继承了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
1982年10月,一位病人背部长了一个脓肿,从上往下呈黄花状,宋兆普的父亲在家用笔在病人背部做了个标记,让病人找宋兆普开刀。
“打完麻药后,我在标记位置下切了一寸,并没有见到脓,当时心里有点慌。”宋兆普赶紧问父亲怎么回事儿。谁料父亲淡定地说,标记位置是对的,但是应该再往里切韭菜叶厚度那么深。
宋兆普按照父亲的话操作,没想到,刀一下去,脓“哗啦”一下全流了出来,“通过这件事儿,我对父亲的经验和技术更加佩服。”回忆起往事,宋兆普感慨万千,正是父亲的一丝不苟、精湛医术和大爱无私,影响了宋兆普的一生。
从不收挂号费、诊疗费
从医38年来,宋兆普接诊患者共计120多万人次。截至目前,宋兆普已经收治了福利机构3000多名脑瘫弃婴,救治社会上的脑瘫患儿6000多名。
“看到一个个因患脑瘫导致神情呆滞、身子僵硬扭曲、不会走、不会坐、不会说话的孩子,我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坐视不救。”宋兆普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寄托,而脑瘫疾病至今还是个世界性难题,其治疗难度之大、费用之高也往往是普通家庭难以承担的,“每当看到那么多脑瘫儿童天真可爱的笑容、一家人绝望而又渴求的眼神,都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挽救可怜的脑瘫患儿,挽救失去光明与希望的家庭,给孩子们一个七彩的童年,是宋兆普决心攻克脑瘫疾病这一世界性难题的强烈愿望,也是他尽到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天职的生动体现。
而这一干就是20多年。目前,宋兆普参与民政部推出的“孤残儿童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用中药治疗儿童脑瘫的同时,还承担国家和河南省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救治贫困脑瘫患儿和全国各地脑瘫患儿4000余名,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不收挂号费、诊疗费,不能多收病人一分钱,这是我父亲定下的规矩,我也一直遵守至今。”宋兆普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所支付的治疗费用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援疆救治脑瘫儿童
“新疆和田地区有很多脑瘫患儿,但是没有一家专业治疗脑病的医疗机构。我在实地考察后,决定为脑瘫儿童提供免费治疗,并和新疆当地医院合作建成了康复治疗中心,免费培训康复技师。”宋兆普说。
在宋兆普的积极推动下,2015年,“民族团结一家亲,援疆救治脑瘫儿童”活动正式启动。2015年6月7日,宋兆普来到新疆和田地区墨玉县福利院进行脑瘫儿童筛查义诊。
“当天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上百个家庭,30平米的筛查点挤满了人,我们从早上11点一直到下午5点也没筛查完。”宋兆普告诉记者,面对许多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的实际情况,他的心情异常沉重。
后来经协商,按评估标准挑选出10名墨玉县的脑瘫患儿,进行抢救性免费康复治疗。墨玉县芒来乡阿克塔木村村民佐日古丽·阿布杜克热木的女儿麦尔比耶就是其中一个。
“麦尔比耶当时只有9个月大,不会独坐,不会爬,不会站,神情呆滞、身子僵硬扭曲。”宋兆普说,在接受治疗20多天后,孩子不仅能够自己翻身,甚至还可以自己坐立。
渐渐地,麦尔比耶学会行走,智力和运动能力都接近正常儿童。这一切,都让佐日古丽感到惊喜不已,她把这些好消息告诉了远在8000里外的母亲,她的母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喜极而泣。
在来到汝州之前,佐日古丽在家中经营了一个小蛋糕店,因女儿病情而疏于管理。陪伴女儿治疗期间,佐日古丽在宋兆普的帮助下跟当地的蛋糕师傅免费学习手艺,掌握了30多种蛋糕制作方法。
回到新疆后,佐日古丽的蛋糕店很快恢复起来,并由一家发展到三家,员工规模扩大到30多人,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不仅还清了因给孩子治病欠下的几万元债款,每年营业利润也相当可观。
今年7月6日,宋兆普到墨玉县探望孩子们,佐日古丽为此特地亲手给宋兆普制作了一个蛋糕,蛋糕上写着:宋院长欢迎你们!感谢党和政府!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维护好民族团结!
至今,共救治了1683名脑瘫儿童,好转出院1096名。其中,恢复正常回家的孩子200余名,康复效果明显好转的病人700余名……这些数字,仅仅是两年来努力的成果,未来,宋兆普在为孩子们拥有一个健康生活的道路上依旧不忘初心,继续砥砺前行。
在不算大的病区内,住着100多个被遗弃的脑瘫儿,他们的童年就从这里开始。每一个即将离开宋兆普被别人收养的孩子,都戴着一块玉佩,上面刻着他们的名字,好让他们记得自己的身份和曾经待过的“家”。身为医生,宋兆普见过太多的生老病死,但脑瘫儿的惨状还是深深击中了他——这些孩子大多连坐都坐不起来,眼神空洞而无助。看到“宋爷爷”来了,孩子们高兴地围了上去,甚至有孩子一摇一晃搬来了小板凳——那是身体有先天缺陷的他刚刚学会的表达方式。商报记者殷婷婷李肖肖/文丁洁/图那是一家普通的医院,不同的是,从五楼往上,楼梯扶手上晾满了尿布,花花绿绿,大部分是旧衣服改成的。如今,提起当初为收集这些尿布所经历的辛苦,47岁的宋兆普哭了,他使劲捂住脸,忍不住哽咽。宋兆普是汝州市金庚医院院长。一年多来,他把500多万元的积蓄,用在了收养的129名脑瘫患儿身上。人物档案姓名:宋兆普性别:男年龄:47岁体征:1.74米左右,偏瘦,头发已白了一大半职业:医生善举:拿出500多万元,救治129名脑瘫孤儿语录: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看到这些孩子,能忍心不救?旁观者言“从开诊所到筹建医院,七八年了,中间再难,没见他哭过。这一年,他都不知道哭了几次。”——宋兆普妻子李素莲“他这一年出差,不管多晚都当天回来,就为了省点住宿费。”——宋兆普同事赵红亚“捐款也是做好事,一次捐过就省事儿了,收养这么多孩子,除了他,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宋兆普朋友善举一年砸进去几百万,收养129名脑瘫孤儿宋兆普47岁,头发白了一大半。接受采访前,他抱歉地朝记者笑笑:“我得先把这些病人打发走。”在他桌子旁,一群病人在排队。一个70多岁的老人,穿着布鞋,满脸皱纹。把完脉,他拿着单子问:“去哪儿拿药?”宋兆普指了指药房:“去那边拿,不要你钱。”宋兆普说话带着明显的汝州口音,最准福彩3D预测,时常会和病人开几句玩笑。他劝一位有烟瘾的病人:“你不想享福了就抽烟,你想让老婆跟别人走你就抽烟。现在你怪有钱,以后有病都是自己受的。”宋兆普心宽,他说,原本头发不会这么早就白:“有了那些孩子以后,把一辈子的心都操完了。”47岁的宋兆普,8年前,成功地把父亲开在纸坊陶村的诊所,发展成了汝州市金庚医院,医院的年营业额有七八百万元。2009年,他到郑州、平顶山、洛阳等地的福利院看孩子,当时就哭了。他是个医生,见多了生老病死,可是那些脑瘫的孩子,依然让他觉得太悲惨了。“他们坐都坐不起来,浑身像个软面条。他们的眼睛定定望着我……”本来他只想领走20个孩子,看后他直接决定,要“领养”100名孩子。当年5月,通过省民政厅,他从全省市地福利院,共陆续接来了129名脑瘫患儿。知道这是个不容易的事,他还是豁出去了。他说,往大了说,双色球高手预测,这是做善事;往私里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也是给自己积德行善。心酸为给孩子们收集尿布,他求遍亲戚朋友宋兆普发现,这件“好事”做起来,难度超出了预料。这是孩子,带回来就需要照顾,要有耐心和爱心。他招了100多名护工和康复师,不算孩子的日常吃穿,仅是治病的中药、医护人员工资,一个月就要花费20多万元。宋兆普把家里的药材卖了200多万元,投了进去,但很快捉襟见肘,甚至出现“尿布危机”。市面上,一包“尿不湿”一二十元。100多个孩子,每人用一包“尿不湿”,就需一两千元。仅这笔花费,已经不菲。为了节省开支,只能给孩子用尿布。宋兆普把家里的旧衣服搜罗一遍,不够;号召员工捐,还不够。后来,他给亲戚朋友挨个打电话,索要旧衣服,把衣服撕成尿布。宋兆普又花了20多万元,买了个大型消毒锅,每次尿布洗后,消毒。可比“尿布危机”更可怕的,是孩子们的流行病。这些脑瘫孩子体质较差,多伴有并发症,比如营养不良、脑积水、自闭症、听力视力受损等,每次季节变换,小孩又易生病。这些流行病,成了洪水猛兽。宋兆普清晰地记得,2009年9月,60多个孩子一起拉肚子。自己的医院没有儿科,他就把孩子送到了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医院守了四天四夜。短短几个月,宋兆普头发白了,心脏病发作了几次。直到今天,宋兆普依然不愿回忆当时的情况。他强忍着,还是哭了,花白的头发在抽泣声中一颤一颤。坚持家底空了,也不能让孩子再次被抛弃在中药的调理下,孩子们有的会走路了,有的开始说话,医院的业务却受了影响。很多病人来找宋兆普看病,一看大夫不在,走了。宋兆普开始没日没夜地接诊,想多挣点钱给孩子看病;妻子李素莲也开始节约开支,很久不添置新衣服。“救孩子,是社会的事,不是一个人能用家产、用命去换的。”看到为做好事,为救孩子,宋兆普头发白了,家底空了,朋友心疼,开始劝他。有人说,兆普,不能把正常业务给耽误了,不能因为孩子,命都不要了。可宋兆普心里清楚,再难,也不能把孩子送走。他们已经被亲生父母抛弃,如果不救治,很多孩子会夭折。这些孩子不能被第二次抛弃。何况,已经承诺救助,说出来的话就要做到,不能失信。朋友知道后,有的捐两三万元,有的捐了20万元,随着民政部门80万元的资金到位,共有100多万元的善款,这让宋兆普很感激。听说了宋兆普的事,有人甚至将一些脑瘫患儿偷偷丢到医院门口,宋兆普也把他们捡回来,开始照料。喜悦被爱“唤醒”的脑瘫儿,陆续被人收养那些别人不要的孤儿,在宋兆普这儿成了宝贝。看到宋兆普来,2岁的博博挣脱别人的怀抱,噔噔噔小跑几步,福彩3d图库,抱起一把小塑料椅子,放到宋兆普面前,眼睛一弯,冲着他笑。“是让座呢。”博博还不会说太多的话,但人们都猜出了他的小心思。一年前,这个孩子,还是重度脑力低下,不会走路,不会说话。以前,孩子们一见到宋兆普会叫“爸爸”。现在,宋兆普头发花白,不少孩子直接喊“爷爷”,并围上去,伸手要“抱抱”。随着孩子们越来越健康,社会上陆续开始有人收养他们。今年6月,得知宋兆普救助脑瘫儿童,美国慈善组织百事宁派人来了,联系美国家庭收养。39个孩子康复状况良好,正在手续。心声这一辈子,就想再做好这一件事孩子们要走了,宋兆普说,他心里该空了。宋兆普和医护人员,给孩子们挨个拍照、录像、整理资料。他托人给要走的孩子每人做了一块玉佩,玉佩上刻着他们的名字。他用一个小袋子,里边给每个孩子装了一?土,让他们带在身上,今后无论在哪里,都能记得自己的“家”。医院的康复师们,也和孩子有感情了。有一些大学毕业生,在这里照顾孩子,不愿走。宋兆普说,等这些孩子都治好病后,他会再收养些脑瘫孩子。好事一做起来,就“收不住了”。他这一辈子,就想再好好做这么一件事。相关的主题文章:最准双色球预测痒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