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汉末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出现了佛教寺院建筑。佛教寺院其实和传统的宅第、衙署没有多大的区别。具有佛教特征的建筑,主要是塔。木塔是在中国固有的楼阁的基础上,吸取印塔特点而创作的。初期的木塔,比较低矮,呈方形平面,到南北朝,随着高层木结构技术的发展和佛教的兴盛,木塔也越来越大,高达几十米,呈八角形。
留传到今天的佛塔,总数在100座以上,其中最突出的要算是辽代的山西应县木塔(或称佛宫寺释迦塔)。
这座塔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作为一个建筑物的整体,它又显得壮丽、凝重、和谐。它坐落在山西大同市南百里的应县城内,经受了几百年的雁北狂风雨雪及严重地震的考验,至今仍巍然屹立,可谓世界上现存最高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
该塔是当时崇信佛教的统治者辽兴字命令修建的,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落成。木塔各层内外,共有斗拱50多种,塔平面是八角形,南面、底层副阶(外廊)前檐柱对边约25米。塔身外观是五层六檐(最下层是重檐),二、三、四层都有平座夹层。全塔9层,顶端有铁刹,从地面到塔顶高达67.31米,直径30米,重3000吨左右,用木材3500立方米以上。塔内底层竖立着一尊高约11米的释迦佛坐像,各层中部都有佛像群。除底层外,塔上各层都设有栏杆。各层外侧悬挂有大量的匾额和楹联。
这座木塔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骄傲。国务院已把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