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确实因个人的过失导致公司经济损失,个人应当与企业协商赔偿。
劳动部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
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造成损失通常是在员工离职后发生的,双方已不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的损失赔偿责任,可以按照双方约定并结合实际损失大小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此时用人单位追究劳动者的赔偿责任主要以民法通则等作为法律依据,以实际损失为主要参照标准。
法律分析
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损失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应承担相应赔偿责任,但确定赔偿数额时应综合考量劳动者的过错程度、工资收入水平、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技能培训、是否存在劳动过度情形;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履行职务是否曾加指示、对损害事实的发生是否存在管理缺失,以及损失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补救等因素。
劳动法律关系中,劳动者向来被视为弱势群体,用工单位虽然因劳动者过错致损具有受害者身份,但用工单位同时是劳动者的管理人,也享受劳动者提供劳动所带来的利润,对劳动者从事职务行为给单位造成的损失,从公平合理的角度出发,是不会让劳动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从司法实践来看,除非用人单位能够证明是员工故意损坏单位财产,恶意给公司造成损失,否则很难支持100%全额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 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不用,最简单的一点,公司赋有监督管理权,的确是你造成的纰漏,但是公司监督管理失职,致使你的错误没有被及时发现,所以公司也必须承担一部分责任。另外你当时是在工作时间代表公司在进行工作,所以罚款必须有公司来承担,你导致错误最多表示你做事不行,公司可以不要你或者公司对你进行罚款处罚,但是,不可以让你来承担公安机关的罚款。
职工不承担对企业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