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有人对甲骨文中有关“立中”的卜辞做了系统分析,认为这是殷人进行的一种祭祀仪式,是在一块方形或圆形平地的中央标志点上立一根附有下垂物的竿子,附下垂物的作用在于保证竿子的直立。在四月或八月的某些特定日子进行这种“立中”的仪式,目的在于通过表影的观测求方位、知时节。这就表明在殷商时代人们已知立表测影的方法了。当然,在殷商之前,由于太阳的出没伴随着昼夜的交替,从原始社会起人们就知道判别方向应同太阳升落有关。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群中,考古学家已发现其墓葬头部都朝着一定的方向:西安半坡村朝西,山东大汶口朝东,河南青莲岗各期朝东,或东偏北、东偏南。这显然同日月的升落有关,只是因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定出这些方向来的,只好将表的出现暂定为殷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