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就杀了十万匈奴,匈奴就一蹶不振了?

2025-05-17 01:41:45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匈奴就开始嚣张,不断侵犯赵国,被名将李牧一次性消灭其10多万军队,从此几十年不敢南下。

但是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又恢复过来,占领了河套地区,秦始皇派蒙恬率领30万军队将其打败,北逐匈奴800里,然后修筑长城。这一次,对其打击也很大,后年20多年都没有大的战事。

到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匈奴又恢复过来,白登之围差点将刘邦老命搭上。

刚刚统一的大汉无力大战,只得不断和亲求和,来换取和平。

首先卫青夺回了河套平原霍去病夺取了河西,同时又俘虏了大批的牛羊看史记中的记载都是数以百万计,匈奴的战争潜力被大大降低了只能躲到苦寒的漠北。

还有就是虽然几次出兵只斩杀了十几万匈奴,但是俘虏很多。

匈奴作为游牧民族,最主要的日子战斗力来历即是牛羊马,这些畜生可不像是咱们汉人的水稻,隔半年就能出产,这种牛羊马一旦大规模失去,那恢复起来是格外慢的。

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匈奴从水草丰富的河套、漠南被赶到了漠北苦寒之地。当时一部分西迁到了欧洲,留下来的很多妇女儿童在没有足够的牛羊马等食物的情况下大量死亡。

因此,匈奴实力被大大消弱了,此后匈奴恢复尤其慢,一蹶不振,再也不是大汉的威胁了。所以没有可以战斗的士兵,物产也匮乏就很难恢复了。

匈奴是个历史悠久的北方民族,祖居在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地区,他们披发左衽。

中国古籍中的匈奴是秦末汉初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前215年被蒙恬逐出黄河河套地区,西汉前期强大起来,屡次进犯边境。对西汉政权造成了强大的威胁。并控制西域。后为西汉武帝所败,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汉元帝时,于五部呼韩邪和亲。后在东汉时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投降汉朝,北匈奴在西迁后消失在中国的古籍中。

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建立了前赵政权。匈奴影响了当时的中国和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史记》、《汉书》和欧洲的中世纪史书均留有些记载。近代主流历史学家一般认为来自中亚的匈人,与中原以北的匈奴人,是一些喜欢以马征战与结盟的混合游牧民族,但只是民族集团而非同种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