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大三准备考研就是输在起跑线上?

2025-05-15 15:19:11
推荐回答(5个)
回答1:

视个人能力而定吧。有的人学习能力很强,脑子足够聪明,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状态,就是那种天选之子,那么他们在大三的时候准备考研也是来得及的,毕竟人家的能力是摆在那里的,和我们普通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战斗值的。
当然更多的是我们这种普通人,上个大学就已经拼尽全力了,想要取得更高的学历,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当然要从大一就开始准备啦,毕竟笨鸟先飞总是有道理的。
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区别就是,高考是别人推着你走的,你已经到这里了,不走多可惜。
而考研是自己逼着自己走的,你知道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想过更好的生活。
而这两种,我说不出哪一个更勇敢。
我们都是普通人,尽早做准备当然最好不过了!


回答2: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结果显示,70.75%的受访大一学生认为读研是为了深造,提高自身能力;68.78%则认为,社会上一些工作岗位要求硕士研究生学历,因此读研后的就业竞争力更大。所以有很多学生从一开始就坚定了考研的信念,从他们的观点来说大三开始准备就晚了。

在刚上大学就有读研想法的学生中,不乏部分因为对目前的学校和专业感到不满而选择考研。调查结果显示,这是26.23%的受访学生考研的原因。很多同学压根还不懂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就阴错阳差地来了。因此,他们已经开始考虑将来要跨专业考研。

作为“过来人”,目前已经是在读硕士研究生的我一个姐姐也感同身受。要不是因为高考失利,这个姐姐原本可以冲击“清北复交”。带着不甘心和想要改变现状的决心,她从大学入学起就做好了将来读研的准备,只想着进入大学也要好好学习,把大学四年过成了高三。

“考研低龄化”的现象并非近几年才出现,年前就已呈现这样的趋势。受到来自学校、老师、家长,以及外界的教育机构的影响,考研低龄化的现象背后,是教育环境使然。

回答3: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需要学习。只有一步步的学习和历练才能促使人的进步。

作为我这样的一个平凡人,我可能干不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我只能一步步去提升自己。就像我一直喜欢的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面一句“我希望这个世界某一天因为我变得不一样”,我,也希望。

谈谈大学生活,切身的感受,我现在学到的专业知识还远远不够,远远不能够使我未来拥有一份安定可靠的工作。

我就读在一个一般的院校,不是985,也不是211,所以我想着,凭着自己能够考上一个211,去进一步学习深造。

学习之路任重而道远,我选择考研来弥补自己。考研要趁早,所以很多学生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了。



回答4:

大三才准备考研,我想说的是这次在干什么,一班有很多学生在上大学的时候,大一下学期就决定考研与否,而且要为之付出努力了,大三有点晚了。
大三不能说是输在起跑线上,而是输在了半途中,因为很多考研的学生在大三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回答5: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这么一段话:“现在看考研秘籍、教程的人,都是高考完刚上大学的”。

每个人只要一进去大学,就会受到学校的各种氛围及活动影响,对学习放松警惕,当你安逸了两三年后,想继续拿起你的书本准备考研,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已经无法进入状态安心学习了,而周边的部分人从大一就开始保持着高中的学习态度,他们的战线虽然拉的很长,但是状态保持住了,从而到大四更容易适应考研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