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2025-05-19 03:52:35
推荐回答(2个)
回答1:

现在农村孩子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了,这是事实。

为什么呢?我想有以下几点原因:一、优质生源少了。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部分的农村孩子都跟随父母入城了。

同时,也带走了大批的优秀学生。

留在农村的学生,很多是小学基础很不扎实的。

上了初中,学科一多,很多学生都听不懂老师讲课。

二、优秀老师少了。

边远山区条件艰苦,农村教师的待遇不够吸引力。

优秀人才逃离农村,好教师下不来、留不住。

新鲜血液无法补充到乡村学校,造成师资老化僵化。

三、家庭教育少了。

现在农村很多都是老弱病残的家庭。

年轻父母都外出务工了,留下孩子给爷爷奶奶管教。

隔代的教育往往过分溺爱孩子。造成大部分农村孩子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不好。

学生平时看电视,玩手机没有人管教。

事实上,有多少孩子能够自觉读书呢?四、严格教育少了。

现在老师越来越不敢管教学生。

孩子打不得骂不得,老师只能哄学生读书。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只要不是犯太严重的错误,老师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

于是,学生厌学越来越严重。上课能够认真听课的很少。

总之,农村孩子成绩差,是个无解的恶性循环。

很多孩子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了,延续着父辈农二代农三代的老路。

农村教学质量的滑坡,将会造出更多的文盲半文盲。

但愿,社会、家长、学校能够齐抓共管,提高学生成绩,重拾乡村教育的信心。

农村人的价值观变了。在以前,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代,农村普遍较穷,农村人以种地为生,除种地外,家庭几乎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农村人的思想也极单纯,普遍认为,人要出人头地,除了上学别无他途,因此,上至家长,下至孩子,对未来有点想法的,家长砸锅卖铁也供应孩子上学,孩子们呢,个个都明白拼爹不行拼自己的道理,所以,全家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为大学。而现在的,由于国家对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大学产业化,学杂费高企不下;挣钱门路多元化等等,人们都普遍认为,寒门难出贵子,成才的路不止上学一条路。于是乎,家长们,包括农村的家长们,对孩子的上学问题没有以前看得重了,认为孩子考上大学当然更好,考不上大学将来也不会饿死,学上不好将来还可以打工,说不定打工比上大学还能挣钱呢。

回答2:

这个问题有些以偏概全,不是所有的农村孩子学习都差,也不是所有的城市孩子学习都比农村孩子好。这个论点是对比出来的大多数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知道一般人的智力水平在90-110之间,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的智商相差并不大。可是为什么一个城市里成绩差的学生中农村孩子比较多呢?我认为造成孩子成绩差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一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重视不重视,决定了孩子将来能不能成为人才。

我去年回农村住过几天时间,了解到现在的农村人们对教育的观点和之前大不一样了,以前的观点都是只有读好书才能有好出路,当年村里出一个大学生一家人都觉得很光荣的。而现在坐在一起聊的是谁家的儿子十八岁出去打工,一个月赚四五千呢,城里人念二十多年书赚的不如他多,村子里还有一个说法“养儿子不吃十年闲饭”。就这样追求暂时的物质的思想远远大于了重视教育的思想。农村的孩子十几岁辍学出去打工,他们的孩子留给农村爷爷奶奶继续外出打工,等到十几岁继续出去打工。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的爱,也得不到好的教育,长大了再走父母的老路……

即使有些家庭不让孩子太早辍学,教育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城市人的高,因为给孩子的说法永远是能学好就出钱给学费,不能学好就种地打工,留有后路思想的孩子在学习上肯定做不到极致,毕竟脑力劳动不如体力劳动来的容易。农村的教育资源本就比城市的少,而城市的家长重视教育的程度每年都在递增,我看到过不满一岁的孩子被带去早教中心。城市的孩子很少有孩子一个辅导班没有参加的,一个特长班没有参加的情况。城市的孩子本来接收知识的渠道多、速度快。农村孩子的家长再不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我感觉农村孩子未来在这个社会上的被认同感,人身的尊严都会处于弱势。

国家天天在提倡构建文明社会,人人接受高等教育是未来的趋势。就算大学毕业也没有赚更多的钱,至少孩子的16至22岁最美好的年龄是在学校里度过的,和书本知识梦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