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确定你希望的是不漏.
基于这个共识,我来问你.你漏的是什么?漏到哪里?
上古时候发大水,大禹的父亲鲧偷了天上的息壤,用堵的方法来治水,结果失败了.大禹治水的时候用的是导的方法,结果治水成功了....明白吗?
堵漏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需要的是"导"
再回到开始的问题,你漏的是什么?你一定有东西吧.不然怎么能漏呢,如果没有了这个.....你还会漏吗?还有的可漏吗?
2.漏到哪里?一定是有地方可漏的.如果没地方了呢,或者说满处都是了.还有所谓漏不漏吗?
所以,要想根本的不漏,一是无所漏,二是,无处漏.
道德经说:无之以为用,有之以有利.
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谢准求道者提点.
我没有说”满身漏即为不漏”.我的意思是到处都是所漏的物了.我也是,外也是.我是满而溢,漏不会少.外是入而不满.加而不多.漏也没改变什么.就无所谓漏了.不要太拘泥于"漏"这个词.否则就是太执着了.就着相了.
这可以推为修身的"身不漏".举例说性.按照道家的精为先天之本.要蓄.不要轻泻,但又有"精满自溢"之说.满而不泻.不能多.而 你又漏了性的快乐.所以道家提倡房中术而不是禁欲.漏即不漏.因为.......
再说"心不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事都是以它为标准的.但这个社会物欲横流.总有些事儿让人欲罢不能.如果你经不住诱惑....你就是漏了.如果你做的很好.那就是做到了儒教的"慎独".
但----那不是"心不漏"的真蒂."慎独"只是"堵".我说过要用"导"的方法.
你想:一个野人会为自己的行为而谴责自己的道德吗?当然不会.他会认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正当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心里什么都没有.就是我说的"无所漏".当然我不是说人应该没道德.人应该是在更高的层次上的"无所漏".就是马克思哲学说的"否定之否定".
怎么导呢?怎么能无所漏呢?------放开你的心.解开道德就羁绊.让你的底线容入道的底线.(导的过程).站到更高面上看世事变化(无所漏的结果)......
又及:不是旁观.是溶入.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欲破曹兵,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身心不漏是德道,满身漏即为人欲。
物欲横流.让人欲罢不能佛道功夫了.
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