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关于高中生物的问题? (一),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 (二),杂合子自交产生的后代中基因型之比

2025-05-15 10:26:22
推荐回答(4个)
回答1:

一: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是依据半保留复制原理,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了半保留复制的方式.N14/N14 轻,出现在离心管上部
N14/N15 中,出现在离心管中部
N15/N15 重,出现在离心管下部
假设是1个双链均用N15标记的DNA,放入N14的培养液中生长,F1代将得到2个DNA分子,每个DNA都是含1条14,1条15,即是N14/N15 ,紫外光下只显示一条带,出现在离心管中部.而F2代复制后则有2种4个不同的DNA,2个N14/N14,2个N14/N15,呈然2条带.从而得出结论。
二:显性个体中纯合子之比为1:2,其它别的你写的都对
三: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是看结果,若遗传物质减半,为减数分裂,不减半,为有丝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区分: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四:这些器官中可以进行有丝分裂
五:场所: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叶绿体
产生时期:有氧呼吸时 光反应时
作用:供各项生命活动所用
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
鉴定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或者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鉴定酒精用重铬酸钾
注意,一定要酸性条件下使用,一般用浓硫酸
七:有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 水
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 酒精
八: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在光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ATP中;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将ATP中的化学能通过还原过程储存在葡萄糖中.
九:各时期特点:
间期:合成大量蛋白质;时间比分裂期长很多;细胞有生长
前期:出现纺锤体;核仁、核膜逐渐消失
中期:赤道板并非细胞结构,而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纺锤丝缩短,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
末期:核仁、核膜重新出现;纺锤体消失;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2个子细胞
区别:前期——植物细胞由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细胞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植物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而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十:细胞凋亡发生在个体发育的各个时期中。

回答2:

王老师给您说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必修一、二有关内容,具体解释如下。
1.依据是放射性元素标记实验,通过轻带 重带以及射线成像得到结论。
2.1:2:1,3:1,1:1
3.减数分裂细胞复制一次分解两次,有丝分裂细胞复制一次分裂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睾丸或卵巢,有。
5.细胞质基质(任何时期)线粒体(有氧气时)叶绿体(有光照时),前两者供细胞生命活动,后者为暗反应供能。
6.酒精和二氧化碳,注意严格厌氧。
7.有氧呼吸为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8.通过光合作用。
9.间期,pro合成dna复制,前期,两消两现,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开,末期,两现两消。
区别,细胞一分为二方式不同,纺锤体形成不同。
10.所有阶段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3:

大神……敢问你为何不去看书………

回答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