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考点】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用公式表示为: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变化以后的商品总量=原来的商品总量×(1+变化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原来的商品总量×(1+变化的人数)
(假定原来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者人数为1)。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提高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或者=原来的价值量/(1-降低的社会劳动生产率)
(假定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社会劳动生产率为1)。 ③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无论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相同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
2.货币(纸币)发行量的计算:
【考点】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而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 “通货紧缩”。
【例题】在商品可供量不变的情况下,纸币的发行量应为100亿元,而事实上发行了200亿元,这时的1元只相当于多少元?
【解析】0.5元。 在商品可供量不变的情况下,纸币的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据次可得出0.5元。
3.外汇汇率的计算:
【考点】: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当100单位的外币能兑换更多的人民币时,说明外汇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人民币贬值,反之,说明外汇汇率降低,人民币汇率升高,外币贬值,人民币升值。用公式表示为:100单位外币=×××人民币。
【方法】外汇汇率与人民币汇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兑换双方货币的汇率和币值变化正好相反,而同一种货币的汇率和币值变化是一致的。
4.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考点】是指国家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它是在将个人的工资、薪金的缴纳是月收入扣除3500后的余额。它实行累进税率制,纳税人应交的纳税额为应税部分与相应税率之积,用公式表示为:纳税额=(月工资—起征点)×税率。“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是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征。
5.存款利息和银行利润的计算:
【考点】利息是借款人因使用借入的货币而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它是根据利息率来计算的,一定时期存款利息的多少,取决于利息率的高低。用公式表示为:
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 【方法】注意材料提供的是何种利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就是指年利率,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的关系为:年利率=月利率×12(月)=日利率×360(天)
6.恩格尔系数的计算:
【考点】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的食物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100%。
【方法】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7.分配方式的计算问题:
【考点】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中多种分配方式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土地等)。
【方法】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按劳分配与非按劳分配、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等易混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