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里镇的教育事业

2025-05-20 03:16:03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马岭中心小学成立于1956年,后经一次搬迁到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南10公里。在国家级森林公园-大峰山森林公园的山脚下,东、南两面是郁郁葱葱的松柏覆盖着的连绵山丘;西可以眺望素有九曲回肠的黄河,以及近在眼底的南水北调输水工程。真是夏有小桥流水潺潺,冬有红装素裹的山峦。古有齐长城横卧此处,又有孝子郭巨生活于此,还有黄崖寨张七“撒豆成兵”的优美传说发源于此。革命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峰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与此,长清县政府成立于此,至今有三十多名革命烈士长眠于此。
学校现有八个教学班,三百多在校生,教师13人。辖区内有马岭、方峪、房头、岚峪四个村,近六千人口。学校建校多年来,每年都有从这里走出的学生金榜题名的喜讯传来,仅在2006年高考中,就有六名学生跨进大学校门。全体教师工作兢兢业业,学生在这里得到了全面发展,学校的工作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肯定,课改工作进展顺利,连年被评为镇先进单位。2006年11月顺利通过了区级规范化学校的验收。
校园景区优美,现在的校园内春有桃花、杏花争艳,夏有月季花的芬芳和桃李的果实的清香。六月一号既是“国际六一”儿童节,又是该校的“桃子成熟的采摘节”,师生共同采摘校园里的桃子,品尝着成熟的果实,收获的喜悦在校园中回荡。秋有各色菊花招蜂引蝶,冬有塔松、翠柏傲雪而立,来者均称赞学校成了花园。学生琅琅读书声在山谷中回荡,烈士的音容笑貌伴随着学生一代代成长。学校的各项工作在师生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立下,逐步推进。
教育·科技1986年,全镇教育结构不尽合理,学校布局分散,校舍破旧且不足。12年间,全镇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加强“双基”教育。1987年,投资50余万元建成济南市农村条件最好的下巴中学。 1994年,投资200余万元,将镇中心小学从低洼处搬迁,建起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长清县“八一”希望小学,1996年,改建为全县第一所少年军校。1995~1997年,又相继投资700万元,在全镇建起了8幢中心小学教学楼。 1995年,被济南市政府验收为“双基”达标单位。1997年,全镇有镇办中学4所,在校生2500人,教职工175人;小学42所,在校生3535人,教职工330人;幼儿园45所,在园幼儿1200人,教职工65人。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5%和99.5%。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升初中率均为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为98%。1986~1997年,初中向高中、中专学校输送2420人,教育教学质量连续12年列全县十一个乡镇的首位。 1997年, 全镇有科技机构8个,科技人员574人,农村技术人员304人。1996年,举办科技培训班42期,培训5700人(次) 。至1997年累计670人获得《绿色证书》。1986~1997年,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广技术56项,组织各类科技计划60余项,其中科研攻关2项、新成果新技术推广36项、新产品开发9项,累计新增产值6000万元,实现利税53万元。
文化·卫生·体育1986年,有文化站1处、广播放大站1处。1997年,有村级文化大院57处、文化专业户62家。群众性文化活动日益活跃,多次举办书画展。逢年过节,踩高跷、舞龙灯、跑旱船等群众性文娱活动丰富多彩。1995年建起电视差转台,解决了山区群众看电视难的问题。1997年全镇放电影近600场次。 镇卫生院门诊楼建于1984年,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1997年,设有内、外、妇、小儿、骨科等科室,有职工60人。1990年以来,卫生院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购置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激光仪、尿分析仪等医疗设备,固定资产达300余万元。1997年门诊量达2.4万人次,年收入107万元。全镇57个行政村均建有卫生室,其中甲级卫生室达90%,乡村医生83人。1993年,镇卫生院通过达标验收,达到一级甲等卫生院标准。12年间,全镇积极落实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健全了镇、办事处、村计划生育网络,完善了各种服务设施。1997年投资120万元建起高标准的中心服务站1处,全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室)57处,人口学校57所,计划生育协会会员5160人,计划生育各项指标均达100%。1994~1997年,连续4年受到省、市表彰,并连续12年保持了全县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各办事处、村、企事业单位均建有体育协会,中、小学田径运动会每年春、 秋各举行1次,各学校体育设施齐全。1996年春,镇机关举行了首届运动会。自1994年老年人在门球、象棋比赛中连续3年在全县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