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脐腐病又叫尻腐病,多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期的幼果上。初在幼果的脐部出现水渍状斑,后逐渐扩大,至果实顶部凹陷,变褐,变硬。严重时病斑可扩大到半个果面左右,果实停止膨大并提早着色,后期湿度大时腐生霉菌寄生其上,产生黑色的霉状物。
番茄脐腐病病果
发生原因:脐腐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植株缺钙造成的。钙被植物吸收固定后,不易向其他部位移动,如果根系不能继续吸收钙,则生长旺盛部位就要出现缺钙症状。
防治方法:土壤中缺钙时要适量施用石灰或硫酸钙。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尤其是速效氮肥。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作为应急措施,可叶面喷洒0.5%氯化钙,每隔数日一次,连续喷数次。
脐腐病又称蒂腐病,属于生理性病害,从果实似算盘珠大小到果实转色期均可发病。起初,在果实脐部出现水浸状斑,然后逐渐扩大,直至病部凹陷、变褐。通常病斑仅1~2厘米大小,但严重时可扩展至二分之一果面。发病后期若遇高温高湿天气,则容易腐生霉菌,呈现黑色霉状物。病果提前着色,但无商品价值。这种病害多数发生于第一、二果穗上,同一花序上的果实几乎同时发病。
发生番茄脐腐病的原因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生育期间土壤水分供应不均匀或不稳定,尤其是干旱时,水分供应失常,番茄叶片蒸腾消耗所需的大量水分与果实竞争,果实膨大所需的水分被叶片蒸腾所消耗,使得果实失水,尤其是果实内、果脐部的水分被略夺时,由于果实突然大量失水,导致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也有人认为,番茄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充足的钙和硼,致使果脐部细胞的生理代谢紊乱,失去控制水分的能力而产生脐腐;或者由于土壤中氮肥过多,营养生长过旺导致土壤缺钙,果实不能及时补充所需的钙而出现脐腐,特别是当土壤中钙的浓度低于0.2%时,即会出现脐腐病。此外,土壤中镁、钾等元素过多、土壤黏重、常用酸性肥料等都会引发脐腐病。
防治番茄脐腐病的方法主要有:
(1)采用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的相对稳定,减少土壤中钙的淋失,从而能有效地预防脐腐病的发生。
(2)适量及时灌水。
番茄正常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水分,应根据土壤的干湿度及植株的生长情况及时补充水分,保持土壤水分的均衡供应,特别是果实开始膨大后,更应保持土壤湿润。如果需要灌水,宜采用夜间灌跑马水(特别是高温干旱季节),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3)合理施肥。
包括基肥充足,并特别注意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改良土壤结构,提高保水能力。在追肥时,尽量使用复合肥或腐熟的粪肥,切不可偏施氮肥。此外,据报道,番茄果实坐果后30天内是吸收钙的关键时期,可根据实际情况喷洒1%的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加5毫克/升的NAA(萘乙酸)、0.1%硝酸钙及爱多收6000倍液,从初花期开始,每15天用一次,连续2次。
你好,脐腐病其实是一种生理性缺钙症状。坐果多、补钙不足,低温雨水天气根系吸收钙受阻时,最易爆发。可在谢花后-幼果期冲施一次weibu根力钙,此时根系吸收的钙会通过蒸腾拉力大量运输到果实,然后每批果膨大期喷施2次weibu盖力500倍,可大幅减少此类症状的发生。
希望可以帮到您!
定植时覆盖地膜,浇透定植水。保证坐果期足够的水分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