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36年,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大将石敬瑭在太原起兵造反,为了获得契丹支持,割让了幽云十六州,甘做“儿皇帝”。从而站稳脚跟,建立后晋,定都汴梁。
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以后,中原王朝失去了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天然和人工防线,至此是彻底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在古代燕云十六州对于中原有多重要呢?
它对中原的战略意义,相当于长江天险对于南京的作用。大家想一下南京面对北方威胁,如果失去了长江天险,就等于开局输了一半,而中原面对北方游牧民族,失去了燕云十六州这个屏障,亦是如此。
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柴荣率军北伐,一路上是势如破竹,一接连收复瀛、莫、宁三州,以及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连下数城,到了关键的幽州(北京)之地,本想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但因病重而不了了之,只能班师回朝,不久柴荣英年早逝,这可以说是中原王朝在军事上距离收回燕云十六州最近的一次。
当然除却这次军事行动以外,鲜为人知的是,其实在北宋末年,北宋就曾收回了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距离彻底收回燕云十六州只有一步之遥,当然这段历史是相当屈辱的。
因为宋徽宗赵佶是与虎谋皮的与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其中条件之一就是收回燕云十六州,但是没成想,与金国合作之下暴露了宋军战斗力低下的情况,结果是北宋虽然在灭辽以后收回了燕云十六州的一部分,但是不久金国翻脸不认人,直接南下,一举灭掉了北宋,是为靖康之耻。
可以说两宋319年,对燕云十六州是日思夜想,却是可望不可即,想要收回却是束手无策。
三百多年以后,在元末乱世之中,一个名叫朱元璋的男子崛起,先是统一了江南,再在1367年派徐达、常遇春率领25万大军北伐,历时一年,不只是收复了中原,并且攻克大都(北京),元朝全国性政权统治结束,燕云十六州自然也是被收回。
那么为何两宋319年束手无策的燕云十六州,到了元末,朱元璋只用一年就将其收复了呢,今天宋安之来具体说说。
一、局势不同,唐朝留下的弊端和北宋重文轻武下,自然难以收回燕云十六州
北宋之所以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唐朝留下的烂摊子,北宋收拾不了,反而走上另一条畸形道路。
因为朱元璋有了火器,能够克制强大的骑兵,并且经过元朝几十年的经营,南方也不太缺马了。
之所以朱元璋能够一年就收复燕云十六州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制定了严密的北伐计划,并且先放弃了关中兵行险招。
因为朱元璋知人善用采取手下的计策,再加上自己军队作战勇敢。所以很快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因为朱元璋派了徐达和蓝玉两人大将共同全力出击,最后才能够将燕云十六州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