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人什么都信,聪明的人什么都不信

2025-05-14 17:00:50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对什么都信实际上是什么都不信

人们说没有不透风的墙,那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现代社会信息如此发达,让古人的这种愿望变成了一种真实。从另一个角度讲,纵观周围,一旦有点什么风
吹草动,有点什么新闻,大家一哄而上,无须考证,就开始疯传,似乎真有那么回事。一段时间下来,传的人也没有了那股热情,再后来,真相一出来发现原来那些
传得沸沸扬扬的是假信息、是谣言。
我们就在想,为什么人们如此热衷于传播这种无中生有的小道消息,对网络上的这些谣言为何“点火冒泡”呢。事实上,表面上看,像是人们对什么都信,而从骨子
里他们对什么都不信,正因为他们对什么都不信,才导致了他们对会什么都“信”的假象。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浮躁病、一种对社会诚信的迷惘。
利益驱动,使得一些媒体忘记了媒体人的职业道德他们,对虚假信息和
谣言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媒体为了吸人眼球,制造一些假新闻,故意而为之。现代信息的发展,决定了一些传统媒体的衰落,但也加剧了一些网络媒体之间的
竞争。于是竞争花样翻新,加之一些媒体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就会出现一些网络虚假信息和谣言纵横,放纵而无人管制。由于受到利益的诱惑,大家对不实消
息纷纷转载,相互报道,唯恐落后。因此,作为媒体人对虚假信息和谣言的甄别和辨伪,对于遏制虚假信息和谣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那些虚假信息和谣言他
们本身就不相信,表面相信的背后,是他们丰厚利益的回报。

一些社会现象让人失去对真实的信任。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我们的一些部门和官员不能及时实行信息公开,却首先从小团体或个人利益出发,解释
不清,故意曲解事实,首先进行一些或猜测或辩解或官官相护的解释,而那些曲解让人一目了然,编造得实在天真幼稚,使人不能相信。于是,大家开始不满,一经
炒作,立马又出现另一个与先前官员解释截然相反的结果。如温州发生悲惨的动车追尾事故,反反复复地出现各种事故原因、一些煤矿伤亡数字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往往先假而真,解释结果经网民一闹又还原真相。这些都不得不让人对官方的信息发生怀疑,产生不信任,这样一来,一些小道消息不胫而走就成了自然之事。大家
一会儿听到这个结果,一会儿听到那结果,使大众看不到真相,使人眼花缭乱。因为一些社会主流媒体都不能令人信服,令他们失望,他们更不会相信一些流言,表
面看,他们相信虚假信息和谣言,事实上是他们什么也不相信的结果浮躁。

一些领导干部失去诚信,
让人不能相信。一些领导干部表面一套,背地里一套,言行不一。一些干部在台上大讲廉政,台下又一副嘴脸;表面上叫大家节约,而自己却用三公消费为自己服
务。大家都想这些人能得到某种惩罚或制约,一旦有某些虚假信息或关于某个人的负面报道,立即会引起大家的关注。从内心讲,是大家的一种希望和心理状态,希
望某些官员能得到惩治和处罚,于是大众就有意或故意放大一些不实新闻,不仅想让一些官员难堪,也想通过这种途径达到让一些官员名声狼藉,即使不是官员本人
的负面虚假信息,也让官员们所在地区发生负面新闻而后快,一者满足心理,二者使一些官员惶然。表达了一些人想利用谣言或虚假信息对某些官员缺失诚信、丧失
官德的打击,以及对社会不诚信的强烈不满。从内心讲,他们并非真的相信一些孩子都不相信的谣言,只是他们希望是真的,能以此扳倒几个腐败分子或消除一些社
会不良现象的想法而已。
总之,人们所以对谣言和虚假信息报以纵容态度,甚至亲自成为其流传的一个环节,主要因为或不能得到真实的信息、或不能正确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或一些官员总不能从群众角度出发正确处理事情。因而也就将大众拒之门外,让人们令愿相信谣言也不相信一些人的哄骗。如果我们能将信息公开,及时将信息公之于众,让大人众了解事实真相,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讲真话、办实事,言行一致,廉洁自律,我想,人们也不会相信谣言或虚假信息的。因为有诚信的领导干部在,有公开的信息发布,纵使有恶意炒作者,也会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