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政办发2015第37号文件规定规范津贴贴补贴标准

吉政办发2015第37号文件规定规范津贴贴补贴标准
2025-05-19 04:41:48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和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三个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3号)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办法
从2014年10月1日起,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调整后,职务工资标准由现行的340元至2510元分别提高到510元至3440元;级别工资各级别起点标准由现行的290元至2290元分别提高到810元至4721元,其他各级别工资档次标准相应提高(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1)。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各职务层次标准见附表3),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在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同时,适当调整机关工人技术等级(岗位)工资标准,同时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技术等级(岗位)工资(调整后的工资标准见附表2)。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技术等级(岗位)工资后,规范津贴补贴标准相应减少(各技术等级标准见附表3),严格按纳入基本工资后剩余的额度执行。
二、其他有关政策问题
(一)适当提高直接从各类学校毕业生中录取的公务员试用期工资标准。提高后的试用期工资标准为,初中毕业生每月1190元,高中、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每月1220元,大学专科毕业生每月1345元,大学本科毕业生每月1390元,获得双学士学位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学制为六年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研究生班毕业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1435元,获得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1580元,获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每月1720元。
(二)机关新参加工作工人,技术工人学徒期第一年工资1190元,第二年工资1240元(中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学徒期一年,学徒期工资1240元);普通工人熟练期工资1190元。
三、建立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
落实公务员法要求,建立工资调查比较制度,定期开展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水平的调查比较,合理确定公务员工资水平。
建立定期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制度。今后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依据工资调查比较结果,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和物价变动等因素确定调整幅度。近期基本工资标准每两年调整一次,参考同期物价上涨幅度、同期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增长率等因素,确定工资增长幅度。如遇发生金融危机、重大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基本工资标准延后调整。调整基本工资标准的具体方案,另行制定。
四、经费来源
这次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所需财政资金,按行政隶属关系和现行经费保障渠道解决。省财政结合自身财力和中央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对部分市县给予适当补助。具体办法,由省财政厅另行研究制定。
五、组织实施
(一)省委、省政府各部门和省人大、省政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机关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工作,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协调并具体实施;各市州、县市机关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工作,在各市州、县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二)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后,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对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工资和规范津贴补贴按照新的标准进行重新核定,并按照新的标准进行发放,坚决杜绝明纳实不纳或边纳边涨的现象发生。各市州、县市需将本地调整机关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工作落实情况,以及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纳入基本工资的具体办法情况,以政府名义上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审核。
(三)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执行本实施方案规定,对违反规定的,按照《违规发放津贴补贴行为处分规定》(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审计署令第31号)严肃处理。
本实施方案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