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9月12日,马骏出生在吉林省宁安县(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在吉林一中的校园内,竖立着一尊马骏的半身像。1912年,马骏曾在这里读书,1914年毕业。马骏在吉林一中时,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活动。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学友,他豪爽的为人,给全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骏,有个别名叫“马天安”,“为什么叫马天安,这与天安门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刘文祥介绍,1919年5月4日,“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爆发,消息震动了天津。马骏被选为天津中等以上学生联合会副会长兼执行部长。他组织领导天津学生罢课游行,积极声援北平学生运动。
1919年6月27日,天津各界联合会选派马骏为总代表,率刘清杨、郭隆真等10名代表赴京,会同北平等地学联代表到总统府上书请愿,要求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迫于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徐世昌只好给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拍出电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此后,为抗议山东当局野蛮屠杀爱国运动领导人和北洋政府无理逮捕声援山东惨案的请愿学生,马骏还被公推为请愿总指挥,领导京、津四五千名学生在天安门前展开了3天3夜的请愿示威活动。
马骏在天安门前指挥若定、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得到爱国学生的高度赞扬。为此,学生们尊称他为“马天安”。从此,马骏又有马天安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