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语,粤语,闽语都标榜自己是古汉语,为什么三者却不能互通呢?

2025-05-17 11:06:42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虽然有“书同文”的政策,但是却没有进行“语同音”,所以中国历史上,汉字还是汉字,但是汉语的语音变化却非常的大。


我们今天的人如果穿越到汉朝、唐朝、宋朝,根本就听不懂当时的人说的话,穿越到明朝,江南地区的人勉强能听懂明朝的“普通话”,只有穿越到雍正以后的清朝,我们才能完完全全听懂清朝的“普通话”。

因为南宋以后,中国北方长期处于北方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经历了辽、金、元、清。中国北方的语音发生了极大改变,现在的北方方言已经不是原来的中原雅音了。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长江以北的人不断的移民到南方,所以今天的南方方言中,反而保留了古代汉语的语音,粤语、吴语、客家话、闽南语更接近我们老祖宗讲的汉语。

粤语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南越国时期。南越国时期是古粤语形成的雏形阶段。秦始皇攻百越之时,中原大量的华夏族来到岭南地区定居,原来的土著居民则往山区和更南方迁徙,中原华夏族的到来,给岭南地区带来了当时中原地区的雅音,秦汉雅音融合当地少数民族的语音,形成了粤语语音,这是粤语形成的雏形阶段。

说完粤语,必须说一说闽南语,大批中原汉人进入闽南地区,是在西晋灭亡之时,这一移民事件被称为“八姓入闽”、“衣冠南渡”。永嘉之乱以后,大批中原地区的汉人为躲避战乱定居今福建省,主要有林、陈、黄、郑、詹、丘、何、胡八姓,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定居在福建沿海地区。在今天福建省的省会福州,林、陈、黄、郑四大姓的,占一半以上。因此闽南语是魏晋时期中原地区的雅言,但是闽南语内部的方言差别也比较大,有泉漳片、浙南片、潮汕片、大田片、三乡片等。

吴语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是吴越语和当时的华夏语融合而成的。在魏晋以后的几次移民大潮中,吴语的空间被压缩了,但是吴语的基本面貌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吴语在明清以前,淮河以南的地区都是吴语,到了明清之际逐渐退缩的长江岸边,晚清民国之际,再进一步往南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