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抽搐状态不伴其他阳性神经体征一般诊断不难,应常规进行脑电图肌电图检查,必要时还应进行乳突颅骨X线摄片头颅CT及MRI检查以排除乳突及颅骨疾患。用电刺激患侧眶上神经患侧眼轮匝肌及其他面神经支配的肌肉同步发生收缩是其特点,正常者或其他疾病刺激单侧眶上神经仅引起单侧眶上神经支配的眼轮匝肌收缩 。
Jannetta提出面神经出桥脑根处(REZ)被走行的小动脉压迫是构成面肌痉挛的主要诱因,这些血管有小脑前下和后下动脉也有曲张的粗大静脉。人到中年以后这些正常和神经交叉压迫的血管开始硬化,长期压迫神经可引起脱髓鞘变性,使神经轴索间发生串电现象。兴奋由传出而变成传入,可有大量异常电位蓄积和发放可引起面肌痉挛发作。此论点还可用以解释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学者持否定意见因为有很多人面神经被血管压迫并不发生面肌痉挛,而面肌痉挛病人有20%~30%查不到神经受血管压迫。
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这种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据测试,这种面肌同步放电为每秒350次,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者。一般睡眠中不发作,但也有11%的病人于睡中仍照常抽动,影响睡觉。发作越来越频繁,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病久后肌力逐渐减弱,到晚期可发展到半侧面瘫而告终。
面肌痉挛是一种外周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其发病与性别无关。临床上以一侧面神经所支配肌群的渐进性、无规律、不自主、阵发性,甚至持续性的抽搐和收缩为特征,常起源于眼轮匝肌,随即波及到口轮匝肌,严重者累及颈阔肌。面肌痉挛常有损患者形象,加重其心理负担,影响社交。一旦发现面肌痉挛,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诊断,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