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结合实践经验谈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论文2000字,急,谢谢!!

2025-05-14 12:36:21
推荐回答(1个)
回答1:

  不单一是中国要构建和谐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社会要和谐的重要性。纷纷提出构建资本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这也证实了和谐社会是人们追求的最理想的社会,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结果。其真正的和谐社会应该是这样的:
  和谐社会是以和谐发展建设为中心;所有资源公有,按需公平合理、和谐的利用开发制;所有文明、科技成果等等的有形无形的财富和谐共享制;在法律及和谐的框架下,个人财产私有制;劳动按能力、个人爱好及需求合理、和谐的分配、自由选择及调整制;劳动果实按投资收益及劳动成果和谐分配制;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民主法治、文明礼仪;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国与国的和谐相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以和谐发展建设为中心:
  无论是什么社会,和谐发展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有机的大系统,它包含精神文明、教育、文化、科技、政治、军事、资源、经济、劳动及劳动果实、自然环境等等。不管发展任何精神文明、教育、文化、科技、政治、军事、资源、经济、劳动及劳动果实、自然环境等等都必须以和谐发展为中心,不能愚昧的追求任何方面的任何形式的发展而违背和谐发展。一个社会如果在精神文明、教育、文化、科技、政治、军事、资源、经济、劳动及劳动果实、自然环境等等任何一个方面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使整个社会系统瘫痪,使人类最终丧失幸福感以及更加惨重的代价。要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衡量取舍、息息相关的文明发展、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等等的全面的、综合的、和谐发展。

  所有资源公有,按需公平合理、和谐的利用开发制
  资源按小来分化是各个国家国界内的天然气、煤炭、石油、水资源等等;按大的分化包括宇宙太空、月球以及别的星球等等。这些宇宙太空体系中所有的资源均属于社会人类的共同财产,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机构、任何个人能独享任何资源的特权;同时任何国家、任何机构、任何个人都能合理和谐的利用开发任何资源。比如说某个食品企业看中某处水源,要利用这水源开发矿泉水销售,但是别的企业或者个人都说资源是公有制的,人人有份。你企业或者是个人不能占有开发,又或者我也有权要利用这水开发。所以这就需要按先来后到、公平竞争方式等来公平合理性的和谐的占有利用开发。占有利用这水资源的企业也只有暂时或者期限内占有利用开发权,而不能说这水就属于他企业,是他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仍然属于公共财产。以小论大,世界各国也都要公平的合理、和谐开发宇宙太空、月球以及别的星球等等的所有资源。

  所有文明、科技成果等等的有形无形的财富和谐共享制
  人类发展到今天,积累了不少文明及科技成果等等的一系列有形无形的财富。这些有形无形的财富均属于人类的共同财富,全人类有权和谐共享。社会提倡、鼓励任何组织,任何机构。任何企业和个人创造文明、研发科技,对有所成果的给予奖励。但绝不能以任何方法及形式(如以专利为由变种垄断性质)来独享这些有形无形的财富。

  在法律及和谐的框架下,个人财产私有制
  在法律及和谐的框架下,允许个人财产私有制。个人财产如分配所拥有的土地(土地有年限制)、个人购买的生产工具、房屋以及交通工具等等。任何人都有对自己个人财产自由支配及交易权。但受年限制的(如土地),支配及交易只能在期限内占有支配及交易权。

  劳动按能力、个人爱好及需求合理、和谐的分配、自由选择及调整制
  劳动需要按照个人的能力及个人的爱好进行投其所好的合理、和谐的分配及自由选择的权利,并根据社会所需合理的、和谐的培养人才及调动工作。

  劳动果实按投资收益及劳动成果和谐分配制
  人类有聪明、勤劳的;有愚钝、懒惰的。聪明与愚钝且不论说,就说勤劳不能致富,懒惰自又衣食无忧,谁愿意勤劳?当然也有思想道德品质高的人不理会这些庸俗之分,可哪毕竟是少之又少的少数,毕竟人人都不可能能做英雄,人人都不可能不理会这些庸俗之分。要把所有人类的思想道德都统一达到这种境界是破天荒的谎言或者说是自欺欺人的愚昧,不切实际。这种吃大锅饭的路先人们也追求过,实践过,结果证明是走不通的,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永远都是。这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政治信仰社会。所以劳动果实要按投资收益及劳动成果来和谐的分配。
  在劳动及劳动果实分配方面的和谐。劳动时间发面:工人上班时间规定在8小时,延时加班不得超过4个小时(也就是用工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让工人当天上班时间超过12小时),而且每月不准累计超出有10天加班。并且加班需要工人自愿,加班时间的劳动待遇是正常劳动时间待遇的双倍。每周日为休息日。如有特殊原因安排工人周日上班,待遇按加班待遇计算,并且周日上班无条件的不准再安排延时加班,且每月不得累计超过二个礼拜日安排工人上班。在劳动果实分配发面:除了劳动果实要按投资收益及劳动成果来分配,还注重要按和谐分配。要加大力度缩小贫富之间的差距及防范贫富之间距离的扩展。如用工单位违制而加长工人的劳动时间及减少劳动工人的待遇,轻者罚款及整顿处理,重者强制停工并没收企业财产。如用人单位违制,在工人申诉解决期间,用人单位赔偿其工人的一切误工费及经济损失费等等。具体需要按此制详细立法,依法而治。

  充满活力:
  充满活力就是生机勃勃,充满旺盛的生命力的意思。表现出身体健康强壮,感觉精力充沛;情绪稳定,积极乐观,思维敏捷,工作效率高,自信、自强等。

  安定有序:
  安定有序就是常规性的、有次序的、安分守己、平静正常的稳稳定定的发展。

  公平正义:
  公平是指公正、平等,不偏向任何一方的人人平等的意思。
  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堂堂正正的重要的道德品质。
  公平正义就是要有公正的义理、堂堂正正的重要的道德品质去公正、平等,不偏向任何一方的人人平等的去对待人或事。

  诚信友爱:
  诚信是诚实不说谎,所言所行必须符合事情的真相,说实话,做实事,讲信用,对事负责任,说话算数,履行承诺,“言必行,行必果”。
  友爱是指没有国度、民族、性别和年龄等差别的限制,彼此以“朋友”、“伙伴”相称,相互理解信任,相互支持帮助和志趣相近的人际关系双方或多方,在相互交际过程中自然流露出的亲切情感。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人人平等、友爱、融洽的相处。

  民主法治:
  民主是不分阶级贫富,不分种族信仰,不分男女的所有公民都拥有不可被剥夺的充分的表达权、表决权和知情权的基础上,按多数公民的意见办事。但多数公民的表决不能否决并且要尊重少数公民的表达权、表决权和知情权。
  法治就是依法治国的意思。是指在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利益集团或机构可以凌驾法律之上。
  民主法治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制定出的法律。在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任何政党、任何利益集团或机构可以凌驾法律之上。

  文明礼仪:
  文明分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是人们主观世界的改造,社会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得到发展的成果,表现为从教育、文化修养、科学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生活风俗习惯、精神境界等等。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
  礼仪就是一种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 表现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对他人礼貌的、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方式。
  文明礼仪就是要有教育、有礼貌,有文化修养、科学修养、政治修养、道德修养、审美修养、生活风俗习惯、精神财富等等。从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来体现人们物质生产的改善和进步;体现出人们对精神财富的追求和进步。对他人礼貌的、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方式。
  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更是城市的风貌,更是国家的面孔。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更加是展示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面孔。所以我们每个中国儿女都应该自觉的去追求、去学习、去遵守。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
  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就是要有教育、有礼貌,有修养、有道德的,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的融洽相处、和谐相处。

  国与国的和谐相交:
  国与国的和谐相交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精神等领域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在双边甚至于多边共赢的前提下开展经济、政治、文化、精神等领域的密切合作和发展,同时发展相互友好关系。以此基础上,各国应该进一步努力,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等。为社会的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而努力。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关系。人类与自然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息息相关的人与自然的共同体。只有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保持人类社会整体的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 ,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当人的行为违背自然规律、资源消耗超过自然承载能力、污染排放超过环境容量时 ,就将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 ,造成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因此 ,人类为了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必须科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 ,改变生产方式 ,加大生态科技投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人类生态意识的演变告诉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敌对关系,而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建设生态恩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应转变加强周边生态合作,加快地方生态立法,加大生态科技投入。强调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而不能破坏自然,反对一味地向自然索取,反对片面地利用自然与征服自然。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应把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念同中华民族乃至于整个世界名族关爱自然、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结合起来,通过多种途径,普及科学知识,在全社会形成了解自然、珍爱环境、保护生态、节约资源、造福后代的共识。
  人既是自然的主人,又属于自然的存在物;人既利用自然,就要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所应履行的道德义务与责任。要从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树立正确的自然观、生态文明建设观、环境价值观。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