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是帮助听力残弱者改善听力,从而提高言语交往能力的一种扩音装置。选配助听器之前,了解相关知识尤其重要。
助听器必须根据不同的听力损失情况合理选配,如果配得不合适,轻则听不清楚,感觉十分嘈杂;重则有可能进一步损伤非常珍贵的残余听力。尤其是儿童和老人,必须寻找专业的、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选配。
合理的期望是成功选配助听器的第一步。听觉系统是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我们能否听得清楚,和两方面的问题有关:
一是助听器的频率响应及响度梯度控制等性能参数是否调试合适;二是是否具备良好的中枢言语分辨能力。前者主要受助听器质量性能以及验配师调试水平优良的影响,而后者只有靠患者自身不断地适应和坚持不懈的训练来得到改善。部分由于耳蜗内毛细胞损伤引起的听力下降以及老年人伴有脑萎缩等中枢疾病引起的听力下降,需要较长时间的适应和再训练的过程,才可以逐渐得到改善。
验配后,仍然需要有个不断调试的过程。一般初次配戴助听器的用户都需要“试听——初适应——调试——再适应——再调试”的过程,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一般需要分别在初次佩戴后相隔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时返回选配中心进行调试。另外,由于听力水平有可能因为时间和年龄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为了使助听器始终保持最适合您的状态,每年至少需要返回听力中心测试听力、重新调试助听器一次。
警惕!有些患者不适合立即配助听器
是否听力一碰到问题就需要马上选配助听器呢?如果发生了以下的情况,并不适合立即选配助听器:
1、三个月以内的突发性耳聋,建议您发现后尽快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听力稳定后,才可以选配助听器;
2、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的活动期,均需要到医院进行治疗后再选配助听器;
3、最近发生的耳鸣或单侧耳鸣;
4、伴有发作性眩晕的患者;
5、对助听器没有合理的期望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助听器后续的适应和佩戴;
6、过分看重打折、不注重专业调试和康复指导,即使花了很便宜的钱买了技术含量很高的助听器,也会造成效果不好而不能坚持佩戴;
7、家人不能积极配合,操之过急或者对患者本人造成负面打击的。
8、具有中枢听觉问题的神经性耳聋患者。
9、听力特点对助听器数字技术要求很高而价格上仅愿意接受低档助听器:如陡降型听力损失患者,只能接受双通道助听器的价格,即使勉强配了,也会产生很多的后续问题,无法坚持佩戴。
一开始戴助听器要有一定的适应过程,要按照科学的康复计划去戴,戴助听器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去适应,第一个星期每天使用一到两小时助听器,建议在家中相对安静的环境使用,熟悉和分辨各种声音。第二个星期使用四到八个小时助听器,建议您可以戴上您的助听器外出到比较安静的环境去散步,倾听各种声音。第三个星期,您可以长时间携带,可以出入公共场所可以和一些朋友交谈。第四个星期您可以体验世界上所有的声音了。这一个月是你去真正体验各种声音去感知,而且也可以从中发现你的助听器在你听声音时有哪些地方听不见了,听谁的声音听不清,声音的大小还需要调否,这些问题你都要记住,在一个月后去验配中心进行保养或调试验配老师才能更准确的了解决问题。而且家人在这一个月内也要配合,讲话不要太快,而且要时常拿棉签掏掏耳的赃物,以免堵助听器,而且每天晚上助听器放在干燥盒内,打开电池仓干燥,这样可以延长助听器的使用寿命
你好,当你一开始戴上助听器,不等于装上一个真耳朵,你需要一段时间逐步适应,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不同的人戴上反应有所不同,必须按照康复计划来佩戴:第一周,首先你要待在家中,每天戴上一到两小时来重新熟悉和分辨各种声音。第二周,你可以戴上助听器到户外比较安静的地方,你可能会发现一些原来听不到的声音或者你会比以前听的更清楚,而且每天戴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第三周,你可以到公众场合走走,调节助听器的音量直到听到舒服为止,如果是数字助听器,会自动调节。你可以和你朋友交谈一下或者和陌生人谈话,但是要求对方讲话的速度要慢点,发音清楚,每次交谈时间不宜太长。第四周,可以适应看电视,或者打电话、参见舞会等,你会发现看电视的音量比以前更清楚了,打电话时,要适当调节一下电话的听筒与助听器的距离与角度,使之听得更清楚又没杂音。
熟悉助听器的佩戴方法:
助听器的使用及佩戴,电池安装,注意电池的正、负极;助听器的更换,模拟助听器更换为数字助听器,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佩戴模拟助听器越久,感觉不适越重,模拟助听器是线性放大,耳数字 助听器是非线性放大,适应一段时间就会习惯;助听器的使用,刚开始使用助听器的人,往往会感到困难,经过一段适应过程,按照助听器专业人员的听力康复计划佩戴,就能运用自如。